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在智慧课堂中构建语文学习活动

2019-09-10张蓓蓓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构建核心素养

张蓓蓓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K18409。

摘要:智慧课堂教育环境应当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运用教学智慧,积极构建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智慧课堂 构建 语文学习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提升能力与素养。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文本、材料进行智慧设计,利用网络资源和交互式教学设备,施展智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智’的层面提供适宜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内容,最终使学生由‘小能’逐渐发展成‘大能’,实现人才的培养。”

一、当下智慧课堂中语文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长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导致的思維惰性,使有些学生不适应交互式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的主动权,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不足,成为课堂活动的旁观者。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解不透彻,只是单纯地依照教学模式授课,没有注意到文本和能力点的区别,导致学习活动的构建方式形式化、模式化,成为提问式课堂的变体。部分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组织能力尚待提高。

二、语文学习活动的概念和定位

“语文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系列动态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系列过程。”语文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的区别在于,活动的设计是否旨在“学习目标和内容”,是否创设了相关动态情境,是否强调一定情境下的语言文字学习。本文讨论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包括课堂之外的交流考察等与语文相关的活动。

此外,语文学习活动应当始终将语言经验的获得、语文能力素养的提升植入其中,并不等于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

三、在智慧课堂中构建语文学习活动实践

(一)创设活动要基于文本语言的运用情境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语境。在语文教学中,明确文本语言在哪些情境下运用,这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当综合把握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片段或细节语言的上下文语境,以及学生的认知语境,针对活动目的进行设计,不能另起炉灶。

例如: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通过言语行动揣摩人物心理”,阅读专题例文《娜塔莎》。

1.活动设计目的:通过小说中言语行动描写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圆形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设计活动:

(1)填写表格:自主阅读文本,分析人物言行与心理性格之间的关系,用关键词填写表格。

情节

言行

心理

性格

舞会前

舞会上

与索尼娅的争吵

(2)分角色朗读第五部分。

(3)问题探讨:舞会前娜塔莎的忙碌、焦急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与风度翩翩的安德莱公爵在舞会上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移情别恋,符合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吗?她对安德莱公爵的爱情是真诚的吗?那么,她对阿那托尔的感情是怎么产生的?

3.活动成果:学生通过填表,理解了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了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变化的过程。人物的行为均与性格和当时的心理相关,这使得人物看似前后矛盾的行为实则吻合人物的性格设定。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也符合人物形象的设定。圆形人物是复杂人物,在情节和矛盾的展开中,其行为逻辑既稳定,又有相应的变化。

以上几个活动环节,基于小说文本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整合文本信息,应对具体语言运用要求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对小说描写人物语言的审美鉴赏与辩证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能从理论层面领会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通过语言的运用,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提升了思维品质,同时拓展了文化视野。

(二)创设活动要注重发展思辨能力的和提升思维品质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品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教师在智慧课堂构建学习活动时,同样要注重分析、整合和思辨能力的渗透。

以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智慧课堂运用为例。教师基于文本,将读古典诗词需要的知人论世等资源提供给学生,利用音频资源指导学生诵读。创设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扩大诗歌阅读面,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作家、背景、诗词常识的基础上,以文本为中心细读思辨,关注诗人的具体情怀。

例如:陆游《书愤》学习活动构建。

1.活动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自主赏读,体会陆游在《书愤》中所抒发的情感。由一首诗的赏读经验举一反三应用到一类诗的赏读中。

2.设计活动:

(1)课前——播放微课(三分钟),了解诗人及时代。提供自主学习资源:陆游《关山月》《诉衷情》《临安春雨初霁》。

(2)课中——思考问题:如果陆游早知“世事艰”,你认为他的人生选择是否会有变化?为什么?

(3)课后——自主研习:比较陆游和辛弃疾诗作在情感内容和创作风格上的异同点,形成一篇读书报告。

3.活动成果:课前微课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研读作品之前,大略领会作品与作家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关系。课中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具体阅读感知和思辨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家国观念。课后自主研习,通过比较阅读,关注相似时代背景下不同爱国诗人具体情怀和诗歌艺术的差异。

以上活动设计,在学生已经初读诗歌,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用微课视频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辨识、分析具体的诗歌语言现象,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文学形象,在解惑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运用整合思维,摈弃以往单一化的思维与单篇化的处理方式,将不同的诗歌进行有机整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情感上的熏陶,更主要的是理论的丰富与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创设活动要注重实践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

语文学习活动应重视运用实践,利用智慧课堂信息化技术,构建实践性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以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为例,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散碎,涉及很多文言知识和历史知识,很多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记忆背诵,缺乏实际应用,对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不深刻。对此,教师可以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一体化学习活动。

例如:“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学习活动构建。

1.活动设计目的:(1)了解姓氏的来源。(2)掌握古人姓氏相关知识。(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2.设计活动:

(1)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单: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相关信息。

(2)课中——播放姓氏来源的微课。

组织“我从哪里来”等系列交流活动,交流学习任务单的研究结果。通过智慧课堂技术发布习题,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对出示的古人名字关系进行分类。检查教材内容的自我研读结果,根据系统的分析反馈,教师讲评疑难点。

(3)课后——布置学习活动:根据所学名与字的关系知识,给自己或某同学取个字,并解释。

3.活动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能力明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拓展知识能够做到能力迁移。

综上,教师应当运用教学智慧,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应用的合理模式,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依据教学目标和文本合理处理加工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文、因生构建积极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泳斯.基于智慧课堂模式的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7(21).

[2]厲复东.活动化教材“语文学习活动”浅说[J].现代语文,2010(9).

[3]王荣生,李冲锋.在“语文课程中进行语文学习”[J].语文学习,2012(9).

[4]翟建勇.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内涵与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6).

[5]孔凡成.“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释[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构建核心素养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