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形散神聚的班级区域有机体

2019-09-10高思琪

教育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活动室设置

高思琪

幼儿园班级区域建设体现着教师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和品格。针对目前区域建设存在的问题,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从以下方面制订解决策略,为推动儿童小步递进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刀阔斧——合理规划班级区域

每个空间都是游戏场,且都是幼儿需要的;空间里还要留白,让幼儿有机会赋予空间新的意义。

合理规划室内大小区域。将交往频率比较高、活动需要大场地和多种材料支持的区域设置为大区域,如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而无需太多的交往需求、需要相对安静的学习与探索环境的区域可以设置为小区域,如植物角、隐蔽区、阅读区等。大小区域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划分,可视班级场地大小和主题活动开展重点等情况设置。

灵活设定室外活动区域。玩水区、表演区适合设置在室外。玩水区最好在户外,也可以在盥洗室,取用水方便;表演区需要音乐,音响和打击乐等玩起来比较热闹,声响比较大,放在室外既能解放孩子,又能避免互相干扰。

巧妙运用隔断划分区域。区与区之间的界限要清晰,使幼儿对各活动区一目了然,要有进区卡、规则牌,便于幼儿选择,每个区域需要设置摆放物品柜、幼儿学习桌、作品展示点等。教师可选择较轻便的纱幔、珠帘、PU膜做软隔,既可以让空间若隐若现,又可以展示幼儿作品;灵活低矮的KT版造型可以展示阅读、操作内容,并能随时进行区域的合并或分割,形成一个形散神聚的有机体。

大胆突破——准确设置区域种类

首先,空间格局的突破。由于当前活动室空间小,教师往往把“为幼儿预留午睡的空间”作为不安排区域的客观因素,造成卧室空间闲置浪费。在区域空间设计的格局上,可由原来的所有区域集中在活动室向卧室分散,为幼儿开展区域活动赢得更多空间。但同时,因为新空间开发造成的午睡摆床问题、区域设置隔断问题、空间悬挂问题、玩具器械对于幼儿午睡存在安全隐患等都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想办法解决。

其次,区域种类的突破。教师要根据所在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结合幼儿人数和空间面积等选择适宜的区域。一个班级设置的常规区域一般是5-6个,还可相应增加隐蔽区、电脑区、烘焙区、幼小衔接区等,同时应把幼儿园的整体特色融入班级中。

大材小用——精心选择区域材料

教师为什么要选择材料,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材料,都要能说出“理”来。我们在为幼儿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六性”:一是安全性,材料首先应是安全、环保、牢固的;二是自然性,即崇尚自然,生活中的水、泥、沙、石、纸、木、土、线等自然材料的运用能帮助孩子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三是领域性,教师要考虑五大领域的特点和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同一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四是探索性,材料能刺激幼儿有新的创造与发展;五是情感性,材料应来源于幼儿经历的生活和情景;六是自主性,教师通过适宜的操作、整理等提示,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小题大做——用心打造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建设时要做到“三有”:一是“有孩子”,凸显孩子喜欢的、愿意参与的、能够表现的;二是“有课程”,区域环境中要结合季节、节日、大型事件等,将其及时体现在当下开展的主題课程中;三是“有美感”,区域环境要与活动室的整体布局、色彩和谐,使之融为一体。力求从零散布置转向整体思维,从固定性环境转向富有弹性的环境,从追求展示型环境转向追求有生命力的环境。

环境建设更要关注幼儿的作品呈现。对幼儿而言,作品展示也是一种交流,能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要尽可能地在区域内设置幼儿“作品展示点”,同时保持幼儿作品的原生态。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活动室设置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研究
地板滑雪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心灵鸡汤活动室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