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2019-09-10龚玉心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龚玉心

【摘要】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课程进度、具体安排方面有支配性地位,由此导致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积极性被大大的降低,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43-0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不需要大量的记忆文字语句,但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按部就班的将标准化的解题模式分解为数个模块,要求学生们遇到类似题型按照解题步骤作答。此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在于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短期时间内或许会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但是学生缺乏自主思考,难以应对未来新出现的难题,甚至将题目换种形式便不会解答。由此可见,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化被动为主动。导入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往复循环培养了数学学科思维。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也是分享的过程,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对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以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不参与,小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基础层面的知识还没有掌握,需要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加以适当引导。首先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每一次合作探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过于碎片化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们对整体知识的掌握,随着所学知识量的逐渐增加,更加要注重专题学习,明确方向设置里程碑显得尤为重要。随之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合理的设置小组学习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可过低,否则会达不到教学要求,目标设置过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下重点和难点,针对性的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目标进行小组教学策划。例如在学习到“生活中的数”这一模块的学习时,教师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生的目标是要敏锐的发现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字,根据生活中的发现联想到课程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接下来学习的具体环节的设置和任务的分配都力求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2.科学分组增强学习效率

随机分组的模式是违背学生团队学习规律的,每个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交流表达的程度都有所不同,科学的分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进一步细分的话,数学处于相同水平的学生对不同模块的擅长程度也有所不同,男生的空间想象力相对女生来说更强,女学生在加减乘除计算中相对于男学生来说更加细心,这些或显著或细微的差别都影响着学生讨论效果的好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深入观察不同学生的差异,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难点,合理的安排小组成员。例如有些学生不爱交流,如果将他们分在一组,势必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如果混合分配,善于表达的学生会带动疏于沟通的学生,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提升了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分配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不仅仅要注重大部分学生的进度更不能忽视了个别学生的发展,对于个性相对突出的学生和偏后于整体水平较远的学生要更加审慎的展开针对性教学,在小组学习中格外注视他们的分配,最终确保每一个小组整体水平的适宜和成员的多样化。

3.小组讨论中培养问题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数学的接触相对于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基础知识薄弱和数学体系的不健全使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脱离正轨。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记住老师传授的解题思路,以致于难以解答新的难题,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目。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是一味的传输知识。思考必须围绕问题展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展开分组讨论,例如在学习到“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师可以提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究竟有哪些不同呢?”,让同学们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发现两种图形角的数量不同,总和都是180°等特点,减少了学生记忆的难度,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

4.公正评比体系

在小组学习中必然会出现表现优异的小组,设立适宜的奖励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到“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且适宜难度的计算题,组织一次以小组为单元的数学计算大赛,对于计算准确,时间又快的小组免除一次作业或者奖励笔记本等奖品的方式,鼓励学生们注重计算能力。教师应该建立公正的评比机制,让学生们感受到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良好的竞争氛围是支撑学生健康学习的支柱,也提高了学生们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合理的认识和对待对手,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大的帮助。

总结

小学课堂中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小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良心竞争意识,对小学生数学的整体学习百里无一害。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學中应科学合理的展开小组合作教学,明确小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科学的进行分组,建立一套公正的评比机制,从以上四大方面入手,肩负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任。

[ 参  考  文  献 ]

[1]郭晓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8):98.

[2]马春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9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