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9-09-10杨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新课改

杨根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来讲,最为重要的改革部分便是课程评价。在体育教学中,课程评价非常重要,可以直观地将体育教学效果展示出来,找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直观而有依据地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优化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课程评价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38-01

引言

对于体育教学来讲,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便是课程评价环节,课程评价可以将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客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去运用知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进行课程的评价时往往过于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无法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无法全面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直观的反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一、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学校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时采用的参照评价体系还是传统的常规体系,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评价时仍然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上占据的比例很小。参照这种常规的就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而直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进步的程度都无法全面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通过参照传统、常规的评价体系进行体育课程评价时存在很多的偏差,无法科学合理地将学生的特点展示出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引导的功能,阻碍学生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考核体系过于单一

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成绩很良好,在课程以外也会进行积极地锻炼等,而体育课下的锻炼项目没有被纳入到课程的考核范围内,使得出现忽视课外体育项目的情况,这种状况无法满足新课改教育下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3.评价的内容不全面

对体育成绩的评定上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有很多学校在对体育成绩进行评定时不够全面,仅仅是对体育项目是否达标进行成绩的评定,缺少对体育技巧、方法以及健康知识方面的讲授,使得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程以及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不够,仅仅是为了达到老师的教学标准而去做,为了完成考试而去锻炼,完全不具备自主锻炼的能力,这值得体育教师去重视。

4.评价标准不具备统一性

不同的体育老师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上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使得体育课程的评价缺乏标准性,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另外,教师在对体育评价方面缺少探究和了解,使得同一阶段不同体育项目,以及授课老师不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分数的评定时就会有很大的偏差。因而,对于一些想取得高分的学生,会忽视自身喜好的运动,选择一些成绩评价相对较为宽松的体育老师和体育项目,从而影响了对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使得体育教学的意义丧失。

二、体育课程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优化策略

1.评价内容要重视对学生身心的评价

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评价时,应该降低在技能、体能上的权重,将身体评价转向身心评价,这是体育课程评价改变的主流。首先,针对于体能这一方面,很大的因素是受遗传的影响,跳远跳的远,1500m跑的快的学生不能够说明他体育课表现的好,也不能证明他在体育课上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只能说明他的体育条件比其它学生优越。其次,由于应试教育背景,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被盲目地认为是学习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意志和情感、身心健康的培养,从而使得体育课程评价中技能的占比很高。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体育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心理、身体和社会的发展方面。因此,体育教学为的是育人,体育课程评价应该转向身心的评价。

2.科学的等级评价方式

体育教学目标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教学除了学习技能、锻炼体能以外,要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以及不同情感获得的体验培养,而这类评价无法通过分数进行评价衡量,因此分数评价方式明显不适合。在我国,每个体育老师教的学生和班级都比较多,无法通过建立档案袋,针对性的记录的方式进体育评价。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等进行综合评价时,每次都像评价体育技能那样条条框框的进行评分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多维目标教学理念下,我们无法说出65分和75分的差别是哪里。因此,等级评价更加适合我国的教育情况,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体系的主导往往是教师本身,其评价成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的自主权和主导权向学生方面发展。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项目与课上体育项目融合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体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结束语

体育课程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讲具备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对评价的体系进行构建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地健全、完善,从而实现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形式,满足我国新课改的教学指标要求。体育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观点的束缚摆脱,评价要素要以学生的健康长期发展为前提,将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得课下的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以及一些体育项目都能够融入到体育评价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运动习惯,能够自主地从心里去喜欢体育运动,而不是为了成绩达标而去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实现学生体育锻炼自主能动性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朱海松,工为刚.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

[2]冯德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改革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5.

[3]李新红,李富菊.我国中学体育课成绩评定内容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