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文化视野 弘扬民族精神

2019-09-10袁玉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古诗词教学

袁玉兰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民族精神 文化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01-01

一、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充分利用文化讲座节目

学习《兰亭集序》时,我们让学生观看了重庆卫视的“品读经典,光亮人生”的节目,学生聆听了名家抑扬顿挫的深情诵读,了解了《兰亭集序》在书法上的地位,体会到本文清新自然、质朴率真的文风,理解、认同了文中人生苦短、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学习《琵琶行》时,我们引入“百家讲坛”孔庆东教授的观点:“白老用一颗伟大的爱心,把琵琶女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不朽名句。”学生充分体会到白居易的平民情怀、伟大人格。学习《登高》时,我们观看了学者于丹主持的节目《丹韵词音之登临况味》,学生在于丹教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文采飞扬的解说中,认知了古人登临时共有的民族心理。在探究《长恨歌》的主旨时,我们引入了“百家讲坛”中“缅怀盛世,感时伤世”的观点,为学生的鉴赏打开了新的窗口。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享受诗词视听盛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巧妙整合相关意象

每个民族都有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富含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的意象。在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一些意象进行了积累、整合。学习《湘夫人》时,学生围绕“美人”这个意象,积累了不少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诗经到离骚,从楚辞到宋词,学生理解了美人的内在涵义:爱情理想、政治理想、人格追求。关于“杜鹃”,学生积累的有:《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诗句。通过积累、整合,学生对“杜鹃”这个意象有了深刻的理解。鉴赏白居易的《长恨歌》,读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声声慢》里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等诗句,学生对“梧桐”这个意象包含的意蕴——离愁别恨、亡国之痛、仕途失意有了多层次的感悟。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赏析基本遵循“同中求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上或情感的抒发上是相近甚至是相同的,要求学生比较其在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学习《春江花月夜》,为了便于理解诗中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思,我们比较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等诗句,体悟出张若虚诗歌的高明之处:把个体生命置于永恒的宇宙空间里,置于一种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才有了一种哲思的意味。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学生感受了诗圣登临时博大的胸襟后,再读干谒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再赏隐逸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就觉得孟诗和王诗相形见绌,登临的高度不足,缺少“仁人”的情懷。不管是宇宙意识,还是仁人情怀,都蕴含着民族文化因子,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引入对联、诗词评话

如果说古典诗词的情韵是高山大江的胜景,那么,对联、各种诗词评话就是拓宽我们视野的“高轩”“绮窗”。学习《春江花月夜》,我的课堂导入引用了以下评论:“孤篇压全唐”“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前人的评论迅速调动了同学们的盎然兴趣。学习《将进酒》,我引入杜甫的诗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借用了余光中的评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学生对李白、美酒、月亮、才情、飘逸有了形象的感知。学习孟浩然的诗歌,我借用了闻一多的评论:“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散,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学生对孟浩然的“冲淡”诗风有了初步感知。学习辛弃疾的词,我以“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解读情感,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作结升华。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我引用王国维的“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这句经典评论来总领情感;学习姜夔的《扬州慢》,我引用了法国诗人缪塞的话“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来概括情感。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积淀着几千年文化精华的古诗词,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拓宽文化视野,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民族精神的深处,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古诗词教学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