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2019-09-10李淑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李淑珍

摘  要: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等几个层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小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健全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以促进小学生的和谐、全面、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强化其精神发展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學习平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找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能力训练,为小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比如讲小学语文《观潮》,小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欠缺,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语文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大屏幕为小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磅礴的气势,然后提问:在我国有很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之一,哪位同学亲眼见过?没见过的同学,你们观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语文教师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朗读后尝试背诵,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实现“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完课文后,可组织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一名导游,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以此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写作,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是阅读的拓展,也是文本学习的延伸,更是语文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最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首先,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模式,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当我们学习了关于景色描写的文章后,就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优美的资料、素材以及图片等,然后仿照作者的写作技巧也撰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较少,为了降低仿写难度,可以先从一段或者几段,再或者一个故事情节写作开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抓住了写作的重点和要点,而且学生资料收集以及作文编写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其次,老师在课堂写作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才能借助写作发展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例如教给学生素材积累法、摘抄法、读书笔记法等。

三、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道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道德教育,是培养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有效运用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强化学生的审美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积极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如以讲故事的方式,穿插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开展写作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强化学生写作基本知识与方法、技巧等运用意识。首先,作文教学应从课内走向课外,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克服为文而文的错误倾向。

五、渗透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推进文化传承,塑造新一代接班人。首先可以在识字和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都是提前认读的极佳教材,语文教师可以将传统经典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字,又对所讲述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还要规范小学生的写字行为,不仅要讲笔顺和姿势,还要适时引入书法教学,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育理念。其次可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比如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要让小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指明“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教育小学生了解相思、升华相思,养成尊老爱幼的好品质。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老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还需要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注重小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玉萍.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学周刊,2019(6).

[2]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5).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