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9-09-10任小琴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初中生物

任小琴

摘 要: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也要注重将生命教育融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发现生命之美,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明白生命的珍贵之处。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内涵以及维度。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

前言:在初中阶段开展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以生物作为支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知到生命的意义所在,从而形成正向的情感价值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传统生物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生命教育的视角,为学生进行多维度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1]。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处于初中阶段的个体能够认知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成长和发展都是生命的不同阶段,站在生命教育的视角,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人性以及价值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初中阶段的个体社会经历有限,常常对于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因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行为,对学生的生命以及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关于生命起源以及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中心看待人生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冲破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相关策略

(一)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应当和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结合在一起,避免板书宣讲的枯燥[2]。通过多媒体,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本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也能够在多媒体的协助下转变为具象的问题,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此时融入生命教育,学生更能接受教学内容,运用声音、图像和文字的多媒体展示方式,学生也能够参与到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例如,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此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人体的孕育过程,将胎儿不同周期的表现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胎儿对于母体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不仅伴随着快乐,同时也有痛苦,帮助学生认知到生命的可贵之处。再如,在教学植物的分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植物的不同品类展现出来,其中一些植物以为濒危植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视频,展示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大部分取决于人类对其生活环境的侵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尊重地球中的所有生命体。

(二)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物学习不仅仅是一门基于理论开展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相关实验的融入,让学生能够有更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如果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只接受了大量的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的话,则无法对生命教育感同身。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联动课上课下组织相关活动,例如植树和栽花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生命教育的其他层面[3]。例如,在植树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认识校园中存在的种种植物,然后让学生分析在校园中是否需要其他的植被,丰富现有的绿化环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为学校绿化改进的相关方案。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校园内进行栽花和植树,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照顾自己种下的树,定期进行施肥和松土等等,让学生观察树的成长过程,从而认识到树木地成长、开花和结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之后,需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心得体会,并站在生命的视角,分析自己对于生命的重新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生动,印象也更加深刻,最为主要的是,能够实现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对植物不同生长形态的观察,也能够认知到生命的意义,并将在整个活动过程的理解升华为价值观,映射在生活和人生的其他层面中,促进个体站在更积极的角度对待生活。

(三)让学生知道生命的可贵之处

生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需要发挥出生物这一实践性特征,让学生能够不仅在课本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也能够围绕生命这一宏观话题形成更为广阔的认知。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往往对于生命的意义以及苦难和灾难缺乏明确的认识,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物质条件丰厚,缺乏对苦难和灾害的切身感受,所以此时教师在进行生物教育时也要让学生产生同理心,珍惜现在的生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自然灾害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以及过去战争的影片,让学生了解到在自然界中生存就是一场斗争,让学生认知到生命的珍贵[4]。在播放战争的相关视频时,要向学生介绍当下的生活来之不易,战争中,生命的牺牲为我们奠定了现在的和平生活,从侧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层认知,这也是将人文情怀注入到生物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于个体的深远影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设置,让学生能够对生命有更积极的认识。同时,站在生命教育的视角,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生命起源的讲解,也能够让学生认知到生命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给予生命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将人文精神融入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生命的深刻内涵真正走入初中生心中,实现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 2017,45(34):23-24.

[2] 佚名. 初中生物生命化教育的理論与实践[D]. 苏州大学, 2017,57(23):27-28.

[3] 佚名. 微课与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育在线. 2018,78(15):89-90.

[4] 苏华伟.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7,28(6):45-46.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初中生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