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我来做——《角的认识》教学片段反思
2019-09-10乔红英
乔红英
《角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该教学片段是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一个“做角”的活动,旨在通过“做角”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整个活动围绕“角的设计新闻发布会”这一主题情景展开,带给了孩子们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做角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这正是我试图在片段中落实的教育理念。也正是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
认真反思我的这个教学片段,我感觉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也正是这一点,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充分给孩子操作的空间,整个做角的过程中老师没有任何框架去束缚孩子,这就给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创造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回顾在这个片段的教学过程,与其说是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涉足角的几何领域,不如说是孩子们高涨的创造欲在牵引我与他们分享做数学的乐趣,整节课孩子们兴致昂然,在他们神采飞扬的脸庞上仿佛写着这么一句话—— “我的数学,我来做”!如果要说精彩,可以说这就是我这个片段最大的一个精彩。
我们看到,展示作品的时候,孩子们的作品不只是单一的角,这些角被孩子们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一所小房子,一棵圣诞树,一群快乐游弋的小鱼,这里仅仅是“角的设计新闻发布会”吗?不,孩子们展示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生活、对数学的热爱,这不是普通的角,这些角充满了艺术的灵性与人文的气息。当一脸稚气的孩子们俨然一副学者的模样给大家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教室里一片肃然,此时此刻我们不难感受到严谨治学的科学研究态度正在幼小的心灵滋长,孩子们在数学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得以升华。
在课堂上,我还强烈的感受到孩子们强烈的探究欲,制作過程中不断有孩子一边做一边把自己作的角迫不及待的拿给我看,有的孩子用图钉扎出针孔围出一个角,美其名曰“点子角”,有的孩子做出一个立体的钟面,还有的孩子用小棒搭建了一个舞台,跟我说,老师,我的角在跳舞呢!一直到下课,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直到我离开教室,不少孩子依然埋头在继续他们的创作,那一刻我感到了一股热流涌在心头……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教育浪漫主义情怀,一直在期盼这么一个课堂,那就是,教室里再没有讲台,没有所谓的世道尊严,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站在讲台上跟大家一起探究他热爱的数学,我想惟有如此,我们的逐渐人性化的数学在孩子们的眼力才会魅力无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真正在数学上得到应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