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铺排意蕴无穷
2019-09-10牛锐
牛锐
平常一些同学写作文时思路老是展不开,内容发散不出,因此写出的作文也就显得干巴巴的。但一些同学能把铺排式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铺排是一种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古代民歌中普遍运用的手法,是铺陈、排比的合称。铺陈,极力铺叙,尽意渲染;排比,則是由几个结构相同、字数相近、语气一致和意义相关的词句或段落,连续排列在一起的。铺排,由铺陈与排比糅合在一起而形成。
铺排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人们更关注的是它在表达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文章当中运用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淋漓尽致,穷形尽相;可以使议论汪洋恣肆,充沛有力;可以使抒情绵丽温婉,回肠荡气。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古今文章体会铺排作为修辞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过,把铺排的手法运用到文章结构学中来,倒是很少有人关注的。
把“铺排式”手法运用到作文构思及行文中,这就要求习作者紧紧围绕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解读话题。把话题分割成不同的“面”或若干个“点”,经过铺排,每个点都是一个精美的文段,数个点连成一体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这种“铺排式”构思的优点有二:
其一,选材范围广阔,不受时空限制,增加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其二,层次明晰,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点”与“点”之间的排列方式有“横式”和“纵式”两种。以话题“心愿”为例,如用“横式”构思,可写不同人物的心愿:老师的心愿是桃李满天下,学生的心愿是金榜题名,工人的心愿是质量合格,农民的心愿是谷粒满仓……如用“纵式”构思,可写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心愿:童年时的心愿是长大成为保家卫国的解放军,青年时的心愿是有份理想的工作,中年时的心愿是家庭和睦幸福,老年时的心愿是祈盼家人平安健康……
如一同学的作文片断《我喜欢……》:
我喜欢在薄雾轻绕的早晨,看天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我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我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这里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一天中的美好时刻作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篇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再如一同学《好心情之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给你好心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欢悦给你好心情;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外给你好心情。
好心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好心情,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好心情,是朋友好言相劝的关怀;好心情,是对手真诚的一个握手;好心情,是陌生人的相互谦让……
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穿插行文,语言形象生动,词汇丰富多变,文章结构整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来有一种诗的韵味。
综合名家名作及学生作文,我们发现运用铺排手法主要有两法:一是同义相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可以用同义词句反复咏唱;二是异义相排,把表达不同意思的语句,用大致相似的语句形式加以表达。这就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友善》:
我喜欢在午饭后到校园的池塘边去散步……
我喜欢在傍晚时分在操场上散步……
我喜欢在晚自修结束后坐在12号校车回家……
我喜欢在每个周末和父母一起去散步……
作者以四个“我喜欢……”为段首总领句开头,构成排比段,分别描绘了“午后池塘的自然美”“傍晚操场的和谐美”“回家车上的友情美”“周末家里的亲情美”,既多角度诠释了“友善”这一中心,又使文章条理清晰。
作文时妙用铺排法来拓展思路是一种较好的构思方式,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构思作文时要注意发下几个方面:
一是散点要有中心,内在要有“神”。我们作文中所写的“散点”即小片断,要从不同角度辐辏于一个中心,也就是“散点”也须有“焦点”,让看似零散的“点”无不表现出文章的中心与目的。
二是巧妙选取,善于借“一斑”来表现“全豹”,叙事也好,记人也罢,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可以推得很远,不加截取会没完没了,拖沓冗长。
三是善于浓缩,以一当十。由于这种构思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我们写作时内容上要简练,要善于撮其要,挈其领,写最要写的,把最拿人的内容通过恰当的表达展示出来。要学一点新闻报道式的简洁明快。
【病文展示】
胡同的滋味
我的家乡居民聚居的地方大多都有一条一条的胡同。家乡的胡同是感性的,深入肌肤的,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而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没有“暗香盈袖”的销魂,却一直缠在心间,退散不去,对家乡的眷念也如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一样,无关理由,却偏偏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作文开头直接点出“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既呼应标题,又引入下文。)
其实家乡的胡同也只是贯穿在居民聚集区的一条条小巷,它既没有江南建筑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见证。它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和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几条用水泥或是石子铺就的沟壑般的路底,再有就是一些老到不愿意搬进现代化高楼的老人。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才得以闻着胡同略带潮气的味道长大。这种味道是深入骨髓的,没有诗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老住户们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这一段主要写胡同的情况,也稍点出一些胡同的味道,也即文中所说的烟火人气。)
家乡的胡同虽然平常,但却意义非凡。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家乡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胡同这种家乡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家乡文化的载体。家乡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胡同两边小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这一段其实也是强调了胡同的邻里之情、烟火人气。文章到此已行文一大半了,但胡同的滋味就仅是这样吗?)
我的家乡虽是一个小县城,但是这几年变化也很快,现在越来越多的胡同和平房区成为危房改造的对象:一方面是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另一面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在来自底层和上层双重的重压之下,家乡的胡同正在很快地消失,取代胡同的是现代化但没有建筑特色的高楼大厦和通衢大道。(这一段内容好像与文章的标题“胡同的滋味”关联不大了,没有写出胡同的滋味。)
【病文诊断】
文章的标题“胡同的滋味”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其主要强调的部分是“滋味”一词,“胡同”则是点明了文章写作的主要对象是胡同的滋味,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滋味或其他事物的滋味。由此可见,本文的写作范畴是胡同,而写作的重点则是“滋味”。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滋味”是多方面的,酸甜苦辣咸都是滋味,滋味多了,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胡同的滋味”肯定也是这样,生活在胡同里肯定也是五味杂陈,因此本文要写的可谓是非常多。但这篇习作在这方面做的却不好,作文写时没有写胡同里的五味生活,对于“滋味”一词作者没有展开,没有铺张,这既让人感到单调,也让人感到可惜。因此升格此文时,建议使用铺排的方式,多方面多角度来展示胡同五味的生活,这样才显得有生活底蕴,作文内容也显得丰富多彩。
【作文升格】
胡同的滋味
我的家乡居民聚居的地方大多都有一条一条的胡同。家乡的胡同是感性的,深入肌肤的,温暖地游荡在记忆的深处,而胡同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觉,没有“暗香盈袖”的销魂,却一直缠在心间,退散不去,对家乡的眷念也如同曹雪芹对黛玉的偏爱一样,无关理由,却偏偏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
其实家乡的胡同也只是贯穿在居民聚集区的一条条小巷,它既没有江南建筑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见证。它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和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几条用水泥或是石子铺就的沟壑般的路底,再有就是一些老到不愿意搬进现代化高楼的老人。姥姥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才得以闻着弄堂略带潮气的味道长大。这种味道是深入骨髓的,没有诗人所谓的扑鼻清幽,有的只是老住户们一点一点积累起的烟火人气。
我最喜欢家乡胡同早餐的味道,它是那样的自然清新,带着新打的豆浆的味儿。老住户们大都起得很早,五六点钟溜了早儿后,就会打发儿孙辈的起床去买早点。豆浆油条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壶豆浆就够一家人美美地喝上一早。当然,这是很有讲究的。据说各早点摊的特色都不一样,都有自己最拿手的绝活。但当我在姥爷的注视下喝下他特意从桥头买来的豆浆后,似乎并没有尝到什么与众不同的滋味,可是我感到了温暖的味道。
到现在还让我念念不忘的味道,是胡同最里面百家糖的味道。这是一特有的讲究。我小时候作文获了奖去姥姥家报喜。可没想到,这消息就像是插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胡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爷爷奶奶们都挤到了姥姥家,一人给了我一颗糖,说是庆祝我的大喜事。说实话,那些糖真的不是太好吃。胡同里的住户大多不富裕,给的糖也大多是廉价糖,但那百家糖的味道却让我一直难忘。尤其是来到这钢筋水泥把邻里关系封隔开来的新城区,那种味道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想念胡同的味道,眷恋胡同的味道,因为那里有家的味道,有烟火人气的味道。
【技法解析】
升格后的習作较好地使用了散点铺排的手法来构思行文,全文的主体是由三个分散的片断组成:家乡的弄堂、弄堂早餐的味道、弄堂里百家糖的味道。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最能表现“有家的味道,有烟火气味道”的几个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用一条“弄堂的味道”的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简练而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念是心灵最深处的爱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