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幼师生宽恕现状的分析

2019-09-10李新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幼师生积极心理学

李新

摘要:积极心理学为幼师生宽恕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在对我国幼师生宽恕现状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幼师生宽恕教育途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幼师生;宽恕

近些年幼儿园虐童事件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不良影响,人们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幼儿园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幼师生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幼教行业的接力军,直接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师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幼儿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期望。近些年所发生的虐童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为幼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做到宽恕,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基于经济心理学视角,每个人身上都有积极的品质,通过发掘人的积极品质可以促进一个人活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基于班杜拉的榜样学习理论,幼师在开展幼兒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幼儿效仿学习的对象,善于宽恕的优势教师能够对幼儿产生更好的影响。因此积极发掘幼师生身上的积极品质,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我国幼师生宽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关于幼师生宽恕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是笔者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到幼师生的宽恕问题已经较为突出。比如部分幼师生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经常是针锋相对,特别是在该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一方对该事情会耿耿于怀,往往会恶语相向,甚至比较极端的采用攻击报复等恶性行为。通过分析总结,本文将幼师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归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在认知层面。幼师生通常表现出青春期个性张扬以及性格叛逆的特点,思想情绪不稳定且容易走极端。比如在事情处理以及表达过程中过分的概括化以及绝对化要求等,在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的起因的情况下,他们潜意识中会认为别人对自己所造成的伤害是故意的,是不能被宽恕的,同时他们认为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不能继续相信的。即使别人给出道歉解释,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也不被自己所接受。他们认为伤害的行为已经发生了,不管别人怎么去解释弥补均没有意义。

二是在情绪层面。部分幼师生在提到自己被别人伤害时表现出明显的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还有部分幼师生在回想起自己被别人伤害时的场景以及经历会感到一些害怕和压抑,觉得自己在该过程中很无辜,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受到二次伤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再有接触。当然也有部分幼师生在提高伤害事件时会较为平静,表示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就没什么感觉了。整体来说幼师生在提到这些对自己的伤害事件时情绪会表现的偏激动一些。

三是行为层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幼师生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剂量发生相互之间的往来,并且在心里均不希望对方获得良好的发展结局,希望对方在各个方面遇到倒霉的事情。部分幼师生会采用以牙还牙的处理方式,比如在各种场合说对方的坏话,进行言语上的攻击甚至故意伤人等。也有少数幼师生表示能够原谅对方的行为,但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疏远,交往频率降低。

对上述进行总结,幼师生在面对他人的侵犯以及伤害时,会在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消极状态,他们认为对别人的宽恕以及谅解是无能懦弱的表现,同时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宽恕他人,会导致对方更加得寸进尺、不依不饶,做出更加过分的伤害行为。

2幼师生性格特点分析

2.1自我为中心

幼师生整体来说年龄尚小,正处于性格张扬以及表现欲望强烈的阶段。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好大喜功要面子,更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因此在他们心中存在这假象的观众,不管是在什么场合环境下,他们都感觉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别人伤害了自己会感到非常的丢人,很没有面子。因此他们会据理力争,毫不退缩,认为宽恕对方是自己无能软弱的表现。同时幼师生个体的行为也特别容易受到幼师生群体思想观念的影响,如果幼师生群体中的多数人均认为宽恕对方是一种无能的表现,那么幼师生个体也往往会基于群体的思想观念来处理问题,认为宽恕对方是不合理的。

2.2不合理的归因方式

正是由于幼师生自我个性表现突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通常采用不合理的归因方式。通常来说他们会将积极的成功的有正面影响的事件采用内归因方式,即认为是自己的作用导致了事件的成功,而对于那些消极的失败的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采用外归因方式,即认为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他人因素导致了事件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而跟自己没有关系。尤其是人际冲突处理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认为对方在该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更为严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很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种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加剧矛盾。

2.3内心脆弱

幼师生由于年龄原因,自我思维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内心难以有效承受外界的各种评价,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为了有效的自我保护,他们往往将自己伪装的很强大,通过自我夸大以及自我美化等多种方式以期提供自己的地位和形象。这种内外的矛盾导致他们不愿意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感觉那是对自己形象的损害。即使在明知道是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他们也坚决不肯承认错误,甚至表现出傲慢的姿态。

2.4情绪调控能力差

在人际冲突处理过程中,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而幼师生正是由于情绪调控能力较差,难以有效的转移和释放不良情绪,进而导致他们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在自己对这种压抑控制不住的时候,便容易通过极端的反击报复行为来释放自己的不满。比如有的幼师生表示在双方冲突过程中难以有效控制自己内心的愤怒便摔碎对方的水杯来发泄情绪,事后也知道这样做是错的,表示后悔,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控制。

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幼师生宽恕教育途径

3.1发掘幼师生身上爱的品质

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身上都有爱的品质,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将其表现出来了,而有的人将其压抑在内心深处。因此,应该发掘幼师生身上爱的品质,引导幼师生认识到爱就是宽恕,宽恕就是爱。具体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在幼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更好的体验宽恕别人的同时就是饶恕了自己,不去刻意的伤害别人同时也意味着自己避免了被别人伤害。而如果只是采用消极的睚眦必报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往往会更加激化矛盾。

3.2教授幼师生合理的情绪调节策略

不良情绪并不可怕,不良情绪的不合理宣泄才可怕。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因此在人际冲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调节得到会有效缓解矛盾,如果不良情绪调节不当会激化矛盾。这就要求幼师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在产生不良情绪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情绪释放出来,防止在內心形成积累,超过内心的承受极限时以恶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倾诉调节法、自我放松调节法、转移注意力调节法以及积极的自我暗示调节法等,通过向别人倾诉、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转移、自我放松等方式,首先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对人际冲突事件进行客观分析,从容面对。

3.3鼓励幼师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幼师生由于年龄原因往往存在非常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这也是导致幼师生在人际冲突处理过程中只在乎自己感受,不考虑对方感受,进而导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幼师生的共情教育,鼓励幼师生在人际冲突过程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去体谅的别人的感受,通过这种换位思考,有助于幼师生能够进行更加直接高效的沟通,双方更好了解事情的真相,促进问题更好的解决。

3.4加强对幼师生的师德教育

师德是一名教师身上最基础的品质,也是最为高贵的品质。一名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工作责任以及历史使命。因此应该加强对幼师生的师德教育,从内心激发幼师生的工作热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幼儿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均处于快速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引发各种不良事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包容、接纳、宽恕孩子们的无心之失,而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断优化幼教工作环境。

4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宽恕教育在幼师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人际冲突处理过程中,幼师生应该从认知层面不在埋怨冒犯者,而是能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分析问题,并积极调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效的化解矛盾,与对方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幼师生积极心理学
幼师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对其职业生涯的影响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提高幼师生的教学技能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幼高师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
幼师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