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019-09-10吕俊海仇婷
吕俊海 仇婷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向着满足供给侧的需求方向迈进。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为社会输送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的内容是把握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着力探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过程、内容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育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到来,是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事务。与原来的教育思维方式间有一定区别,主要趋向于培养受教育者从工作职位的选择者向创造工作职位的人转变。诚然,以原先的教育思维相比,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需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创新创业者对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传统教育的始终,另一方面扎实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广泛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成为驱动创新性、创业型人才萌发的基地,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对市场需求的攻击侧结构性改革,而且也吻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青年殷切期望的基本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源于联合国举办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打破了教育思维的传统模式,与会中:“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被作為讨论的重点内容,即后“创新创业教育”。诚然,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所谓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囊括了不同类型改变人们创新创业理念、有利于人们抓住创新创业时机和夯实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教育,其凸显的特征是为受教育者培养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理念。剖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素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是有力的构成成分,即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力素养教育的具象化。现阶段,伴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应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开展对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创业者的技能,探寻创新创业的路径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者的就业道路,这既是目前国家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途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的培育过程
面对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也应该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到来肩负起重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社会的变化,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吻合社会的需求,简而言之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将国家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实现集体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厘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言而喻:就高校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角度,第一有创新创业的原始动机,通过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深刻体悟其内在和外在的意义,但是关键的节点在于归咎于受教育者怎么样把所接收的知识内化于心的同时外化于行,即如何体现在转化为创新创业者素养中,再产生创业的具体行动。面对这样的困境,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划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其次,创新创业知识的吸收;最后,创新创业经验的积累。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三个方面,凸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现阶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让大学生厘清目前国际整体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的就业状况,认真分析就业环境,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机,帮助培养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1.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
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它的本质是让高校大学生敢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将创业的决心和心细贯穿于思维理念的深处,也就是说能够确立起创业的理念和信心。高校创业教育要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由只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的教育转变为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高校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创业理念。
2.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创新创业活动归根到底是一项实践性活动并且具有社会性。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增长自身能力。在专业知识提升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领导、表达、组织及协调能力,拥有相关的法律素养和理性思维方式以及适应市场变化和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3.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创业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创业者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创业失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人性教育的中心环节,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关键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愈加明显。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只是桥梁,不是彼岸。因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积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1.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不管是课程体系还是教育模式单一等,都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影响下导致的问题。在传统创业教育观指导下,不管是创新创业教育范围还是内容均存在片面性。教育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为将要创业的学生服务,只有那些同学才有必要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从而对当前的就业压力起到缓和作用。当前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是以创业率、创业成功率为主要标准,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唯一标准,缺乏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体系性。而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出现这种评价标准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迫切需要革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转变现有的传统创业教育理来从根源上为解决创业教育问题提供可能。在社会的现实需求下,高等教育不断地进行着改革。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开启独立创业或自谋生计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将创业精神和能力迁移到各项工作与活动中,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有远见、勇气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知识经济的适应性。因而,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普适性”创业教育,而不是局限于未来企业家的精英化教育。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在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大学生三观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观与创业观也随之发生偏颇。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价值观等三观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价值观,创业观,就业观来武装创业者的头脑,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从而对大学生创业主体的心理、价值观、思想、行为取向等发挥导向作用,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理性地抵制腐朽、落后思想观的侵扰,摆脱传统教育在“三观”教育上的欠缺,科学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以正确的三观规范其创业行为。其经常在教育过程中引入现实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并不冲突,可以实现共赢,从而引导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人民与国家利益。
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设特色创业教育課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目标导向,在创业教育中实现既教育和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丰富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讲授中,在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章节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重点讲解唯物辩证法知识,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并在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善于应用,提高创业思维能力;授课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可向学生详细介绍劳动的二因素、商品的二重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商品交换规律、价值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创业者对市场经济有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其之后创办企业,运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参与市场竞争有极大的帮助;在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章节中,授课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仅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还包括创业远大理想、人生远大理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中,在涉及思想道德修养的章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结合创业教育的开展,健全创业道德规范体系,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能力。在涉及法律规范的章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积极利用学科间的联合优势,利用学校资源,聘请学校法律方面的教师进行授课,尤其是要聘请经济法和企业法方面的专业人士,让学生了解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清楚企业的种类,通晓创办企业的程序,明白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等,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开设特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因此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可以博采众长,不仅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大学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而且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在行为教育和智力教育、科学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同时进行。不得不提到的是,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即针对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不同和学科的不同,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郎名华.在高职教育中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
[2]李国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11).
[3]李平媛.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8).
[4]艾军,邹金成,罗二平,邹婷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5]黄履香.浅谈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J].教育探索,2015(01).
[6]赵林捕.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7(25).
[7]曾春水.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8]赵春华.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载体[J].教育探索,2016(04).
作者简介
吕俊海(1988.11—),性别:男;籍贯:江苏;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习近平青年思想等。
仇婷(1989.10—),性别:女;籍贯:江苏;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习近平青年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