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大活动中的“围裙”故事

2019-09-10张琴姜杨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围裙讲故事食材

张琴 姜杨

课程大活动是幼儿园根据园本课程理念,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集中组织全园教师和幼儿以及协同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园性专题大活动,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其中,“围裙”故事表演就是深受教师和幼儿喜爱的一种形式。故事中的“围裙”看似是一件家常的日用品,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巧妙而实用的玩教具。它作为幼儿园故事表演的道具,绒布围兜上呈现了不同的场景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丰富的动态故事。

一、借用现成视频表演,现场配音讲故事

我们结合课程大活动中的一个“读绘本、赏艺术”的主题,进行了尝试。首先,我们从众多的“围裙”故事视频中选择了《咕咚来了》。它是一个经典的民间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是孩子熟悉的。我们通过对《咕咚来了》的层层推进,营造了神秘感,激起了幼儿的好奇: “小动物为什么要跑啊?咕咚到底是什么呢?”从而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活动,我们并不是只让幼儿观看现成的视频故事,也没有忽略教师的参与,而是借大课程活动这一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借用原版“围裙”故事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通过媒体技术处理,保留了视频中的画面而消除了视频中的故事音频,并请了擅长讲故事的姜杨老师,在课程大活动中看着视频进行现场配音讲故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故事书也是如此,不同的人阅读同样的故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姜老师为了这个配音讲故事做足了准备,她说:“与看故事图书上的文字不同,视频中的讲述者赋予了她自己对故事的个人理解和对故事节奏的把握,能够使我们较快地感受故事内容,融入故事情境之中,也使自己揣摩讲述故事进行配音的时间相对减短了许多。”她连续看了五遍视频之后,将视频中的文字实录下来,对照着文字稿,跟随着视频进行跟读练习。起初,姜老师可能因为个人语速习惯和对故事的熟悉度不够,常会跟不上,通过不断地练习,她逐渐能够使自己的语言速率合上视频上的操作表演,并且能够基本保持视频动作与语言讲述的同步了。多次练习后,已经能够达到完全同步。此时,姜老师就开始了自己的再创造。

一是对故事中角色的音色处理。故事中出现了不同的动物角色,当他们说话时,教师在讲述时特意通过嗓音的变化,来突显每个小动物的特点。如用温柔的声音表现小兔子,用细小的声音表现小老鼠,狐狸出现时故意捏着嗓子说话,小猪出场时特意用鼻子发出类似呼噜呼噜的声音表现小猪的瓮声瓮气;并且还在小猪、小羊、小鸡、小牛说话的时候,分别加上了它们的叫声,如“叽叽叽、叽叽叽,小鸡……”“咩咩咩……”“哞哞哞……”使故事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孩子。

二是对故事中词语的处理。如故事中的感叹词“哎哟喂”,就通过音量上的夸张和首字的加重和拖长,而突出强调动物对“咕咚”的惊奇感,使讲述更带有情感色彩。

三是对故事中重复对话的处理。如每个小动物都在向同伴叫喊:“大家一起快逃啊!”除了在音色上区分每个动物的声音,还进行了首词加快语速、尾字音延长渐弱的处理,体现每个小动物急切地对远处同伴呼喊的感觉,以及声音由近及远的效果。

二、利用“围裙”道具,合作表演故事

在“读绘本、重健康”的“读书节”主题课程大活动中,我们再次尝试了“围裙”故事表演。我们选取了绘本《好喝的汤》为表演素材,帮助幼儿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

我們请了两位老师在现场合作表演:孙老师穿着故事 “围裙”进行操作表演,姜老师在一旁配音讲故事。在现场合作表演开始之前,两位老师针对自己表演的部分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钻研。

首先,各自熟悉故事视频和表演材料。我们将故事视频和“围裙”操作材料分别给了姜老师和孙老师,让他们熟悉相关内容并进行准备。姜老师发现《好喝的汤》视频有3分半钟左右,并根据视频中的故事讲述,了解到每个小动物说的话都有重复的地方,以及对应小动物每次讲述的食材数量是从1~5依次递增的,从而大大降低了故事记忆的负担。孙老师看到了丰富的“围裙”材料,有猪、猫、鸡、兔、鸭、鼠六个角色;有一个大萝卜、一条鱼、两棵青菜、三个蘑菇、四只大虾、五粒豌豆的食材。孙老师了解到:随着角色的逐个出现,“汤锅”中要放入相应数量的食材,并逐层揭去“汤锅”的边框而使其变大能容纳下满锅的食材;还要更换场景,出现“餐桌”,让小动物们依次逐个坐在“汤碗”边。

接着,精心考虑操作者材料取放。对于操作的孙老师而言,不仅要清楚角色的出场顺序,还要能快速准确地对应故事讲述的内容更换角色、增添食材、变更场景。表演时既要顾及现场观众的视觉效果,又要方便操作材料,做到快速而不手忙脚乱。为了方便操作,孙老师先将食材对应贴在动物身体的背面,按照出场顺序放置在围裙后面的大口袋中,方便拿取,有序出场。考虑到小动物中途要退场然后还要返场,退场的小动物又不能随意放,既要方便返场又要考虑到观众的观看效果,于是,我们为孙老师提供了可移动的小推柜,方便她按出场的顺序摆放,又能直接看到材料,再次按序拿取表演。

最后,相互配合培养默契度。要想充分表现出故事中的变化和内容所呈现的画面感,讲述者和操作者需要经过反复练习,以达到较高配合度。讲述者要关注操作者的操作,语言要适当配合操作者,如果动作慢了,讲述时也要适当放慢,保持同步。因此,姜老师先减慢讲故事的速度和孙老师的操作配合;再适当根据故事需要和操作需要调整速度,逐渐从开始的慌乱到后来的驾轻就熟。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大家再精雕细琢,研究故事表演中可以创造性处理的地方,以突出画面感和趣味性。

比如,姜老师说到“大大的萝卜”时,孙老师就刻意夸大放慢动作,拿着萝卜围着锅慢慢地画了一个大圈,以突出表现“大大的”;当听到小鸡“叽叽叽”叫时,操作小鸡的手也有节奏地随着叫声上下起伏。表演的孙老师虽然不用讲述,但是对故事内容、角色形象应十分熟悉,从而能用动作的表演去让观众感受故事的发展,更具有节律动感和情境画面感。孙老师感慨道:“我心中是有一个剧本和动作流程的,不能随意而做,我的动作也是要能够带动孩子情绪的。”也就是说,孙老师是在用上肢的动作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越细致地琢磨和细节的精细化表现,越能体现她对故事的情感和内容的深刻理解。

讲故事的姜老师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改变声调和音色来体现不同小动物说话的声音。比如,小老鼠用较尖且轻的声音说,小鸭子用扁一些的声音表现,小兔子说话的声音有跳跃的感觉,小猪说话时拖长一些声音,并加上鼻腔“哼哼”声,力求用声音表现小动物的特点,让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样,在每个小动物出现时,姜老师多次增加它的叫声,也方便了孙老师拿取材料。

正因为前期的琢磨和钻研以及不断地练习和配合,我们在课程大活动中看到了孙老师和姜老师合作表演的自信,看到了他们创造性地演绎出独特的“围裙”故事,更从孩子们兴奋和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围裙”故事的神奇魅力。

猜你喜欢

围裙讲故事食材
人与食材
食堂大师傅的围裙
人与食材
寻觅食材的原味
古怪的围裙
食材变动物
讲故事
百变“购物袋围裙”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