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态循环体系 提升内审成果运用
2019-09-10陈颖王春梅季文忠
陈颖 王春梅 季文忠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秉持由单纯推动审计整改向服务全行治理转变的理念在内审成果深化运用方面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构建动态循环体系,有效提升了内审成果运用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 动态循环 审计整改 内审成果 运用
基层央行内审部门每年开展数项履职、离任、专项审计,形成了丰富的内部审计成果,在改善内部管理和提高履职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囿于各种因素,内审成果运用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偏低,内审“保健医”作用的发挥仍有扩展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结合自身审计实践,构建了内审成果运用动态循环体系:以内审成果为纽带,将内审部门与行领导、其他业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被审计单位紧密联结起来,改变了以往“内审部门-被审计单位”单向模式,由单纯的审计整改向服务全行治理转变,有效提升了内审成果运用的效果和效率。内审成果运用动态循环框架如图1所示。
一、以内审成果为载体,带动动态循环的运行
(一)发挥行长核心作用,增强顶层推动力
一是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审计发现的重点问题及潜在风险提示”内容,提炼典型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风险分析,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单位一把手在审计报告中的批示语言犀利、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并在辖区党课上进行点名通报,被审计单位整改效果立竿见影。二是根据履职和离任审计情况编写“专题汇总”上报行长,将发现问题的数量、原因和风险进行归纳总结,列入全行督查督办清单,受到行领导的特别关注。三是探索参与式审计,增加向行长汇报内审工作的频次,注重行长在内审工作中的直接指导。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充分听取一把手的建议,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行长负责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建立内审发现问题通报制度,增强审计整改约束力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为制度执行提供组织保障。问题通报制度由行长办公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对通报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遵循原则进行统筹规划。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大纠错力度。通报内容以发现问题为主线,以整改建议为重点,督促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三是加强问题分析,深化成果运用。对苗头性、倾向性、危害性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剖析原因,预警风险。四是整合上级行通报,提高成果运用效率。在辖区范围整合转发总分行审计通报,并组织相关科室召开座谈交流会,就纪检、财务、征信等方面信息进行深度交流与讨论,结合实际进行问题解读和制度学习,将内审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方式方法,对指导审计实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风险提示常态化机制,增强业务部门自觉力
由内审部门根据内外部审计发现的审计事实以及典型审计案例所反映的突出问题,不定期发布审计风险提示,提醒业务部门自查自纠,加强风险防控工作。
(四)健全审计整改跟踪机制,增强内审部门督导力
一是动态注销问题,及时关注审计整改情况。建立《内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和《整改进度统计表》,登记所有内审发现问题,已整改的逐条销号,未整改的注明原因、期限和责任人,持续监控,杜绝查而不改、屡查屡犯。二是开展审计整改定期“回头看”活动,组织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指导督促审计整改。三是科学规划后续审计,运用风险评估系统选取上年度开展的风险系数高的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核查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以双向沟通为重点,激发动态循环的动力
(一)凝聚其他内部监督部门合力
增加向纪委、人事部门通报内审成果的次数,作为执纪问责、绩效考核的依据,强化监督合力。例如,利用内审成果完善行员考核效能机制,将上级和本级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纳入行员考核体系,提高内审成果的利用率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新制定的《机关行员年度绩效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第八条明确了“在各类检查和内部审计中被问责的,各科室应作为关键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并视情节扣减其相应基础分值”,成为内审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监督的重要抓手。
(二)提高其他业务部門参与度
一是抽调业务科室的人员参与审计项目,让其了解内审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同时,内审人员也吸收最新专业知识。二是参加业务科室的专业检查,利用内审部门风险评估系统的专业优势,结合专业实际,细化检查内容,发挥内审“咨询”职能。
(三)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建议
一是召开由内审科牵头、业务科室参与的风险分析专题研究会,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开展深度分析,发掘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制度漏洞和管理弊端,有针对性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召开内部审计座谈会,除了通报关于审计发现问题外,面对面地与被审计单位畅谈交流,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意见建议,赢得审计对象对内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四)加大内审成果宣传力度
一是利用办公室政务信息及课题展评的渠道,将内审方面的信息调研在全行进行公开展示与宣传。二是组织开展学习内控制度活动,由内审科牵头,在全行范围梳理内控制度、学习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意识,进一步深化内审“保健医”观念。三是探索党支部与审计小组的结合,在党建活动中加强内审工作的宣传,提高内审工作的价值,促进内审工作的深化。
三、以工作质量为基础,夯实动态循环的根基
(一)注重提升内审队伍专业素养
开展内审大课堂活动,邀请业务科室进行座谈交流,学习近年来的新制度新规定,把专业知识“引进来”。参与外部业务实践,选派人员参与上级行抽调审计任务和课题调研,“走出去”积累经验。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由科室骨干在内审微课堂轮流授课,全员及时完成总行远程培训课程,坚持不懈“坐下来”。
(二)注重提高内审项目质量水平
加强内审项目过程管控,严格落实三级审核制度,实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例如,在现场审计中提高检查原始底稿的频次,保留每一份原始资料,每一个问题的定性和描述都要通过拟稿人、主审人和组长三重把关。严格审计工作纪律,严禁因个人利益私自去除已成稿问题。采用内审工作质量自我评价和逐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相关启示
(一)将成果转化思路贯穿审计全过程,有助于开发新载体
一是提高问题分析的深透度。例如,主动开展问题驱动式研究,站在为组织增值的高度,发现管理薄弱环节和内控漏洞,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将专题调研融入现场审计。审前准备阶段挑选1-2个专题切入点,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结合现场审计情况,组织团队开展专题调研。三是注重不同项目的关联总结。项目结束后,将不同项目中发现的重叠问题以及同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分布分析、趋势分析、原因分析和整改分析等。
(二)开放内审成果资料库,有助于共享审计资源
除了内审业务综合系统录入的项目资料外,将固化的内审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建档,与其他单位横向联网,并对人民银行系统的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开放浏览。既有利于内审部门成果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内审成果合理公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
没有过硬的审计质量,成果运用就无从谈起。提升审计质量的根本在于人才建设。除了加强知识培训以外,还要注重“走出去”实战培训,向系统内兄弟行学习,向系统外企事业单位学习,锻造一批懂业务、善分析、勇创新的人才,持续为内审队伍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