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研究

2019-09-10胡保亮闫帅田萌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3期

胡保亮 闫帅 田萌

摘 要:为求得企业长期发展,外部环境的愈加动态化使得企业必须对商业模式做出迅速的调适,而商业模式调适越来越依靠企业通过结网活动获得分散的关键性的资源支持。文中旨在探讨动态环境中的企业的商业模式调适机制,为此主要分析了网络能力、环境动态性与商业模式调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网络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内在机制。基于来自浙江、湖北、北京、江苏等省份的18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心能力、效率能力2类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分别在中心能力、效率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调适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环境动态性;中心能力;效率能力;交互作用;商业模式调适

中图分类号:F 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3-0355-06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the increasingly dynamic external environment makes it necessary for the enterprise to make rapid adjustment to the business model,which increasingly relies on the enterprise to obtain the scattered and critical resource support through network activitie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firms enable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Therefore,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twork capabilities,environmental dynamism,and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and then explores how network capabilities affect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Further,the study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data of 181 firms from Zhejiang,Hubei,Beijing,Jiangsu and other provin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entrality-based and efficiency-based network capabilities affect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 positively.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nvironmental dynamism plays a positive moderating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centrality-based and efficiency-based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This conclusion has enriched relevant theori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business model adjustment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environmental dynamism;centrality-based network capability;efficiency-based network capabilities;interaction effect;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

0 引 言

商業模式创新对于企业提升运营绩效、赢得市场竞争和保持快速成长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已经得到实践和理论的双重验证。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由于缺乏资源和能力而难以进行以颠覆或再造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也难以承担商业模式创新引发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即使对于苹果、阿里这样的大企业而言,受制于资源和风险等因素,也难以经常引入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常进行的是以改进或修补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模式调适活动,从而保持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持续适应[1]。Amazon,Google,阿里、腾讯等成功实践现象与Yahoo!eToys,PPG,凡客等失败实践现象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企业随着环境的动态变化、需不断开展商业模式调适活动以适应环境变化。因而,在动态的环境中企业如何促进商业模式调适成为一个需要认真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商业模式调适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理论研究的认可,因而,它开始成为商业模式动态性研究领域除商业模式创新外又一新的焦点。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商业模式调适的性质、动因与价值等问题[2]。例如在性质研究方面,Khanagha等指出商业模式调适是试验和学习的过程[3];在动因研究方面,Saebi等指出商业模式调适的动因是适应环境动态性,例如新技术的出现、竞争环境的变化等;在价值研究方面,Achtenhagen等指出企业如果不保持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调适、而是继续沿着所谓过去成功的老路,就会冒很大的失败风险[4]。然而,综观现有研究,源于缺乏探讨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以及环境动态性在这些促进因素影响商业模式调适中的调节作用,难以指导企业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推进商业模式调适活动。

基于以上,文中研究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以及环境动态性在这些促进因素影响商业模式调适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动态环境中的企业推进商业模式调适、进而促进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提供指导。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约束加大、环境动态性加强,网络能力逐渐成为解释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广泛关注[5-6]。在开放、合作甚至跨界成为商业模式关键成功要素的今天,网络能力也是企业商业模式调适的基础能力和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力。为此,文中着重探讨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在网络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中的调节作用。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商业模式调适

商业模式动态性活动包含2种类别——商业模式创新与商业模式调适[7]。商业模式创新强调重塑现有商业模式或引入全新商业模式,从而达到“破坏”市场环境的效果[8],本质上是对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过程,基础是March的探索学习[9]。而商业模式调适是指调整或改进商业模式并使之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例如适应顾客偏好、技术变革、市场竞争等变化,本质上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利用”过程,基础是March的利用学习。商业模式调适包括价值主张调适、目标市场选择调适、价值传递结构调适以及价值获取机制调适4方面的内容,其中:价值主张调适是指解决顾客问题的方案(产品或服务)的变化,目标市场选择调适是指为产品或服务找到新的目标顾客,价值传递结构调适是指企业沿着价值链利用供应商等外部合作创造价值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价值获取机制调适是指价值主张转化为收入的逻辑和方式的变化。

1.2 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社会网络逐渐成为更多企业创造、开拓新的商业机会和提高客户潜在价值所依靠的核心资源,因此,网络能力便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0]。网络能力是企业构建外部网络关系和巩固整体网络位置的能力,也是企业构建、维护、管理和利用与客户、供应商等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取网络中的有价值的资源和知识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11-13]。Hagedoorn将网络能力划分为中心能力和效率能力2种类型,其中:中心能力强调占据网络中心位置、拓宽信息沟通和资源流动的渠道,而效率能力则关注迅速寻找到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高效率的网络联系,从而优化网络联结的数量和质量。

依据资源观理论,进行商业模式调适需要企业具备资源和能力基础,而网络能力较强的企业容易依赖网络关系获得充沛的资源和能力[14],且网络能力较强的企业也更容易对顾客及其他商业伙伴的活动作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15]。此外,通过有效运用网络能力,企业可以促使网络组态向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转变,这就更能促进商业模式调适成功[16]。从2类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调适的具体关系来看,中心能力强调占据网络中的中心位置,既可以通过缩短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获取资源和知识的难度、实现价值传递和创造方式的调适[17];也可以凭借占据有利地位获得信誉,增加网络间企业的信任,从而促进企业间合作,进行商业模式调适活动。效率能力有利于企业有效选择具备商业模式调适所需资源的网络成员并与之实现高效率的合作,此外,有助于去掉冗余联结的部分、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有价值的网络联系上,促进并加快了商业模式调适进程。基于以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中心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1b:效率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环境动态性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绩效的重要权变因素[18]。环境动态性对于商业模式调适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不仅是商业模式调适活动的重要权变因素,也是商业模式调适活动发生的动因。越是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越是会通过发挥中心能力作用占据网络中靠近“结构洞”的位置,从而能够有效感知和探寻到网络中隐藏的机会以及获取和集聚网络中有用的资源,进而能够有效开展商业模式调适行动,保证价值主张、目标市场、价值传递结构以及价值获取机制等商业模式要素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19]。另一方面,越是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越是重视通过效率能力加快寻找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和建立高效的网络联系,与此同时,去除冗余联结的部分,从而使得企业保持灵活性以及能够高效地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进而促进商业模式对环境变化的及时适应。基于以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环境动态性在中心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2b:环境动态性在效率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汇总以上研究假设,得到文中研究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为了使数据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在浙江、湖北、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选择对企业情况较为了解并且参与重要战略决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问卷填写人员。主要通过实地发放和网络发放2种方式获取数据,共计发放问卷243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问卷率为7449%.样本企业主要来源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批发零售等服务业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是商业模式调适实践的主要领域。样本企业销售收入低于3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3 000万-3亿元区间的企业、高于3亿元的企业分别占比32.60%,24.86%与4254%.样本企业年龄低于9年的企业、处于10-19年区间的企业、20年以上的企业分别占比2652%,35.91%与37.57%.

2.2 变量测量及其信效度

2.2.1 商业模式调适

商业模式调适是本研究的因变量。借鉴Saebi等的研究成果,从价值主张调适、目标市场选择调适、价值传递结构调适以及价值获取机制调适4个方面测量商业模式调适。采用7级Likert量表对题项进行打分,其中1分代表“最不重要”,7分代表“最重要”,0分代表“不采取這个措施”。通过7个题项测量商业模式调适,分别为:引入新的产品或服务类型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加大对新客户的销售力度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加大海外客户的销售力度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建立更紧密的伙伴联系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开拓和选择新的供应商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对公司的内部进行重组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调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对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表明测量信度符合要求[20]。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测量效度,发现CMIN/DF,GFI,AGFI ,NFI,IFI,TLI,CFI,RMSEA分别为1.209,0.976,0.952,0.983,0.997,0.995,0.997,0.034,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1],表明测量模型拟合良好,加之各变量包含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大于0.5的门槛值,且AVE值为0.688,大于0.5,表明各个变量测量在效度上可以被接受[22]。

2.2.2 网络能力

网络能力是本研究的自变量。借鉴Hagedoorn等的研究成果,将网络能力划分为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2种类型并对之测量。采用7级Likert量表对题项进行度量,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7分代表“非常同意”。使用3个题项测量中心能力:企业在业务网络中处于信息沟通与交流中枢的位置、企业在业务网络中容易成功地选择未来的合作伙伴、企业在业务网络中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有吸引力。使用3个题项测量效率能力:企业的业务伙伴数量不多但却高效率、企业建立了高效率的业务伙伴网络、企业与业务伙伴进行着高效率的合作。2类网络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3,0.865,符合标准,表明测量信度符合要求。验证性因子分析揭示CMIN/DF,GFI,AGFI,NFI,IFI,TLI,CFI,RMSEA分别为1.048,0.985,0.961,0.986,0.999,0.999,0999,0.016,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表明测量模型拟合良好,加之各变量包含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大于0.5的门槛值,且AVE值都大于0.5(分别为0.649,0.691),表明各个变量测量在效度上可以被接受。

2.2.3 调节变量与控制变量

本研究的调节变量是环境动态性,参考Saebi等的研究成果、使用一个题项测量环境动态性,即“总体上来看,近3年外部环境变化的程度(如竞争变化、技术进步、顾客与供应商变化等)”。采用7级Likert量表对该题项进行打分。此外,本研究选择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与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见表1.由表1可知,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2 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影响的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中心能力、效率能力2类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操作,具体步骤为:首先,由控制变量(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类型)和商业模式调适组成基础回归模型,也即模型1(见表2),检验控制变量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其次,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中心能力、效率能力2个自变量组成回归模型2,3(见表2),检验它们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

分析结果见表2,模型1,2与3都通过了显著性测试(p<0.001);与模型1相比,模型2中ΔR2=0.181、模型3中ΔR2=0.228,说明增加2类网络能力后更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调适;模型2与3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心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43,p<0.001),效率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8,p<0.001)。因此,假设H1a,H1b成立。相比模型1,模型4同时增加了2类网络能力作为自变量,结果也表明2类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3 环境动态性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动态性在中心能力、效率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在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影响的基础上(见表2),遵循以下2个步骤:首先,将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分别加入模型2与3,得到模型5与7(见表3);其次,将中心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效率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分别加入模型5与7,得到模型6与8(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5与6均通过了显著性测试(p<0.001);与模型5相比,模型6中ΔR2=0030,说明增加中心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后更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调适;模型6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心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85,p <0.01),说明环境动态性在中心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2a成立。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7与8均通过了显著性测试(p<0.001);与模型7相比,模型8中ΔR2=0080,说明增加效率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后更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调适;模型8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效率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06,p<0.001),说明环境动态性在效率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2b成立。

4 结 语

围绕着动态环境中的企业如何促进商业模式调适,文中主要探讨了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网络能力影响商业模式调适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论。首先,中心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率能力也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是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因素和能力基础,能够促进商业模式调适行为。其次,环境动态性分别在中心能力、效率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越是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越是体现出它们的价值。相应地,越是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中心能力与效率能力越是商業模式调适的能力基础。

文中研究具有2个方面的启示。首先,文中研究了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进而识别了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和能力基础。以往文献已经开始关注和探讨商业模式调适的性质、动因与价值等问题,但缺乏探讨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文中发现中心能力、效率能力2类网络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是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其次,文中研究了环境动态性、网络能力与商业模式调适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调适机制。以往研究源于缺乏探讨商业模式调适的促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影响商业模式调适过程中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作用(也即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而难以解析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调适机制。文中发现环境动态性分别在中心能力、效率能力对商业模式调适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初步揭示了环境动态性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调适机制。

文中研究对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引导作用。首先,企业应重视跨组织边界的网络能力,增加对关系网络的投入,积极进行企业间的结网活动,主动创造机会嵌入更高的网络并探寻更优的网络位置,从而抵近或占据网络中心,与网络中优质的资源拥有者建立长期的商业模式运作协同。其次,企业要注重与网络成员之间合作效率的提升,通过构建战略群组帮助网络成员间形成互惠性的知识交流和深入的学习沟通,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和默契,以便高效整合更多资源来进行商业模式适应活动,保持商业模式对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最后,企业在商业模式适应进程中应重视环境动态性的作用,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提高企业对环境调整的洞察和应对能力。商业模式适应实则是复杂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与动态性的环境状况不断匹配的过程,这要求企业需积极培养对环境不确定性变化的洞察力,识别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商业风险,进而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组织结构与环境要素最大程度的匹配。

参考文献:

[1] Saebi T,Lien L,Foss N J.What drives business model adaptation?The impact of opportunities,threats and strategic orient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7,50(05):567-581.

[2]Ricciardi F,Zardini A,Rossignoli C.Organizational dynamism and adapti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he triple paradox configu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1):5487-5493.

[3]Khanagha S,Volberda H,Oshri I.Business model renewal and ambidexterity:structural alteration and strategy formation process during transition to a cloud business model[J].R&D Management,2014,44(03):322-340.

[4]Achtenhagen L,Melin L,Naldi L.Dynamics of business models-strategizing,critical capabilities and activities for sustained valu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3,46(06):427-442.

[5]方 刚.网络能力结构及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03):461-470.

[6]Hagedoorn J,Roijakkers N,Kranenburg H.V.Inter-firm R&D networks:th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High-Tech partnership form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17(01):39-53.

[7]Karimi J,Walter Z.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disrupti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doption,and its performance:the case of the newspaper industry[J].Long Range Planning,2016,49(03):342-360.

[8]Aspara J,Hietanen J,Tikkanen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s replication: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strategic emphases[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10,18(01):39-56.

[9]March J G E.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01):71-87.

[10]孙晓雅,陈娟娟.创新网络关系强度与创新模式关系的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2):134-140.

[11]Ritter T.The networking company:antecedents for coping with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 effectivel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05):467-479.

[12]Gulati R,Nohria N,Zaheer A.Strategic networks-Gulati-200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wiley online library[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00,7(06):713-718.

[13]任勝钢.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测评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01):69-80.

[14]Mu J.Networking capability,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d entrepreneurial ren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 Entrepreneurship,2013,15(02):101-123.

[15]曾 楠,高山行,崔寧宁.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网络对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03):230-236.

[16]Zacca R,Dayan M,Ahrens T.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y on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J].Management Decision,2015,53(01):2-23.

[17]Hansen M T.Knowledge networks:explaining effective knowledge sharing in multiunit compan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03):232-248.

[18]Jansen J J P,Vera D,Crossan M.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J].Leadership Quarterly,2009,20(01):5-18.

[19]Chattopadhyay P,Glick W H,Huber G P.Organizational actions in response to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05):937-955.

[20]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1]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22]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39-50.

(责任编辑:许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