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环保新闻

2019-09-10刘皓阳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

刘皓阳

摘要: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课题,随着大众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环保从倡议变为公众议题,媒体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正面引导也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媒介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以主流媒体与承德地方媒体对“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为主体进行分析比对,以期探寻其议题建构的不同之处,期盼对今后地方媒体的环保议题传播有所帮助。

关键词:媒介建构;环境新闻;环保意识

時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在各地方引起强烈反响,“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是55年来塞罕坝林场始终不变的职责使命。来自各个地方的媒体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

作为环境信息传达以及受众环保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环保新闻无疑肩负着提高民众环保意识,推动国家生态建设的重任。因此,提高环保新闻的创作水平,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媒体践行社会职能的内在要求。作者在浏览“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时发现,主流媒体对该系列报道有大量体现,但地方媒体对此呈现有所不同。

(一)人民网对“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议题分析

人民网是我国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主流网络媒体,能够引导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在“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方面,人民网以进行话题讨论、人物报道、文章评论等方式呈现。

信息来源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是媒体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信息来源的选取体现了媒体对报道内容的取舍,人民网对于“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信息源有一定的考量。人民网的环保新闻主要来源于媒体、公众、企业和政府。作为主流新闻网站,其报道视角更多的也是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出发,以显示其权威性。纵观这些报道,其内容大多是通过弘扬“塞罕坝”人的精神面貌,宣传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简单明了,能够帮助各阶层群众直接把握新闻报道的核心议题,达到稳定的传播效果。

(二)“和合承德”、承德环保局官网对“塞罕坝”专题系列报道议题分析

网络媒体拥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传播的优势,且具备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作者主要分析承德地区主流媒体“和合承德”(承德日报官方网站)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的承德市环保局官网对“塞罕坝”系列报道的呈现。

点击进入该专题,呈现相关新闻43条,全部集中在2017年8月至10月,2018年全年未有呈现,说明其信息跟进更新不及时。从标题来看,可以大致分为相关活动报道、典型人物报道以及区域活动报道,贴近民生。

就承德环保局官网来看,关于环保问题设置了信息公开平台,并接受群众投稿,从相关搜索中点击“塞罕坝”有13篇相关报道,与“和合承德”不同,这些文章更倾向于响应中央政策号召,提出“弘扬塞罕坝精神”,该网站由于其自身属性,在更新生态城市建设、宣传环保理念方面更为突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地方媒体在报道环境问题时形式较为单一,专题策划少;对于“塞罕坝”系列报道主要以消息为主,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是根据受众的阅读习惯而采取的建构形式,篇幅短小,在事件细节的报道上比较匮乏,受众很难在一篇消息中明确了解到“塞罕坝”精神提出的始末以及其所隐含的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其次,缺乏以政府和环境专家等权威人士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报道。专家的引导更能使系列报道提升到环保议题的高度,能够保证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是去除碎片化信息、保证议题聚合的有效方式,起到帮助公众理解、抓取有效信息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媒体要做好环保新闻,首先应丰富新闻内容,保持持续报道;网络媒体需要着眼于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层面,拓宽报道视野,保持持续关注量,增加传播效果的持续性。明确报道的意义,在专题设计和策划中展现自身的闪光点,如挖掘群众身边的环保小故事,以人为本,以读者的兴趣点为出发点,选取最具故事性的采访对象,并根据地方受众特点,巧妙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对其进行宣传,促进受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渗透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幼儿游戏中的环境教育研究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巧妙渗透策略研究
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研究
唤醒学生心灵培养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