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渗透
2017-01-06廖国荣
廖国荣
摘要: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化学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环保意识;渗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污染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大量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生活垃圾、污水及化肥农药造成垃圾土壤污染;各种有害细菌、寄生虫及有害化学物质引起食品污染,等等。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健康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更危及炎黄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化学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师自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学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结合身边实际进行环保教育
仅靠化学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进行环保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环境保护的概念从理论转变为自觉行动。对此,在环境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用一些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县中心城区2010年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18吨。其中,废塑料、废纸及纺织品达13%。这些垃圾若都采用掩埋的办法来处理,其中的废塑料在土壤中可长达100年而不分解,势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这些直观的数字,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随着工厂的愈来愈多,排放的烟尘让人窒息:汽车尾气的污染也习益严重。由于这些烟尘及尾气的影响,冬日的早晨,浓雾团团笼罩,公路的能见度极低,交通事故频发。那么,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学生们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方面要减少污染源,为汽车安装尾气吸收装置,像北京等大城市一样,实行尾气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绿色值物的光合作用,改变城市的小环境,提高大气质量。开发新型能源,比如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氢能源、原子能,以替代目前占我国能源消费总最75%以上的煤。通过学生的调查与交流,不仅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峻性,而且还会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正确的认识,认清我国的环境状况,理解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环境资源为基础,分析我国社会飞速发展所产生的相关环境问题,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所应该传达给学生的基本信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化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化学相关知识与经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完美地融合于教学中,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