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9-09-10林永林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林永林

摘 要:课外阅读作为教材文本学习的拓展,其同样是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达到145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如此庞大的数目,单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实现的,此时需要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拓展学生的阅读途径,使其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农村寄宿制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农村寄宿学校越来越多,身处此类院校的小学生,其长期受到封闭管理模式的限制,很少与外界进行联系,此时在课外阅读成为其拓展视野,净化心灵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寄宿制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该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况,有效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习惯养成过程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阅读能力。

1.提升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要想有效地组织课外阅读教学,首先要设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并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选择能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文本内容,以此使学生在丰富的且极具情感、态度等文本的品析中,积累语言文字,提升审美感悟能力。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教师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以,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对精心选择的文本加以应用。

(1)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自于课外阅读的。众所周知,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以课内阅读为基础,引领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具体来说,我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发挥教材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内容,并利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鼓励学生在语言文字品析中感知其内涵,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进而将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使其在课内外结合中,提升阅读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西沙群岛的“富饶”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课后,我则鼓励学生运用此类方法,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小兴安岭的美丽体现在哪里,以此使学生在课后阅读中,既能实现自主预习,又能在阅读方法的应用下,感知认知文本内容,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2)充分利用同步阅读资源

尽管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有着较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其在此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是多样的,诸如数学、英语、科学等,其课业负担是较为繁重的。此时,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成为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尝试发挥同步阅读资源的作用,利用辅助教材中的文章,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使其在外化内容的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提升阅读能力。具体来说,我在利用教参书的时候,会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其在文本阅读中,悉心地研读每一篇文章的题材、主旨、来源等,以此为基础,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学生在该阶段所养成的阅读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就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来说,其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之前所养成的阅读习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此时则需要教师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统一培养。一般情况下,我会利用以下兩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以兴趣为契机,提高课外阅读能动性

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尽相同,此时教师把握学生共同兴趣,以此为切入点,以极具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在大量阅读中,爱上读书,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基于此,我在课后积极地为学生推荐积极故事性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西游记》等,以此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物形象的感知中,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进而自主地投身到整本书阅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方法为途径,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鱼,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之所以无法有效阅读,很大程度上受到有限的阅读方法的限制。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可以使用的阅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此时,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立足问题特点,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其在阅读的时候,如果逐字逐句阅读,很容易分心,反之,较快的阅读则会提升其理解能力。对此,我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中,往往鼓励学生用视读的方式,直接从眼睛进入大脑,以此整体感知文本,做到粗中有细。比如,在课外阅读《西游记》该名著的时候,由于学生早就知道该著作描述了唐僧四人在西天取经路途中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立足学生该已有的认知,引导其就每一难进行视读,直接把每一难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情节等,以此建立对其整体认知。

3.各方积极营造课外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学生与读物进行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读物与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在寄宿制小学,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可以实现与读物的交流,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实现学生与读物与环境的互动呢?

(1)学科渗透,共同促读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外阅读环境的创设单靠语文教师是难以实现的。此时,还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在各学科教师的极具互动和配合下,使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获得阅读机会,以此使其在学科知识获得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基于此,我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中,与数学、科学、品德等学科教师进行了沟通,尝试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如,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板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文字语言阅读机会,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道德内涵进行理解。

(2)拓展渠道,优化资源

尽管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没有设置图书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但是,在此现实情况下,我们可以发挥班级读书角的作用,或者每一个年级设置“书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引导其利用早饭、午饭、晚饭等时间,自主地到读书角或“书架”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为了充分发挥“书架”、读书角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我们还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将自己近期所读到的书目,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给其他学生,以此使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进而自主阅读。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时间,积极组织“我和爸爸妈妈共读一本书”活动,在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下,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总之,在农村寄宿制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使学生在拓展视野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会玲.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路径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郭晓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5):22-24.

[3]赵耀娟.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