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将关爱传递到学生心里的策略

2019-09-10邓洪坚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

邓洪坚

摘 要:爱是师德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将关爱传递到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实施以下三种教育:一是洞察秋毫、严慈相济的关爱教育;二是理解尊重、家校沟通的阳光教育;三是春风化雨、沁人心田的滋润教育。相信只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和宽广的胸怀,将关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里,定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研究;关爱教育;阳光教育;滋润教育

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学生的角色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独生子女、原独生子女突然又多了个妹妹或弟弟等。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学生常常会感到迷惘、困惑……教师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将关爱传递到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

一、洞察秋毫、严慈相济的关爱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石。师爱是一种严慈相济、无私的爱。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有一次,轮到我们班进行体操表演。笔者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注意仪表大方得体,并要求他们周末剪好指甲,理好发。到了星期一回校,笔者发现小明同学的头发还是盖过耳朵,穿的还是那件由白变灰的旧校服。笔者立刻把小明叫到教室的走廊上询问情况,但小明低头不语。笔者只好打电话给他的家长,接电话的是小明的爸爸。电话中,笔者了解到:小明的爸爸是长途汽车司机,刚好出差在外,小明的妈妈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小明的妈妈精神有时失常,且没上过学,对孩子的照顾有时不够周到。知道这个情况,当天放学后,笔者立刻带小明到理发店去理发。笔者还发动在我校高年级就读两位亲戚的孩子,把他们不合穿的四套较新的校服拿来送给小明。第二天,小明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教室里,同学们直夸他变帅了。小明听了同学们的夸赞,看了看笔者,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笔者趁热打铁,附着小明的耳朵说:“你以后在家多帮妈妈做家务,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你会更帅气。”小明使劲地点点头。过了一周,小明的爸爸打电话来说,他出差回来发现儿子进步非常大,不但会自己洗衣服,还会帮着做其他家務。

班上有个学生叫小茵,她每天来到教室都比较迟,并且蓬头散发,整天都愁眉苦脸的,成绩忽高忽低。笔者在一次和她妈妈微信私聊中了解到,小茵父母去年离婚了,孩子的抚养权归爸爸,可爸爸今年又结婚了,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小茵姐弟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照看。奶奶怕小茵妈妈接触孩子多了又会把孩子抢走,只准小茵姐弟每星期五晚见见妈妈,到了周末又带孩子回乡下。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和小茵的妈妈商量由笔者出面做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笔者让小茵的爷爷奶奶明确一个道理:大家的共同目标是把小茵姐弟培养成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让姐弟俩开开心心地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他们长大成为有用之才,才有能力报答爷爷奶奶。这样说得他们心服口服,后来他们答应负责接送孩子,晚饭后就由小茵的妈妈接回家辅导做作业。一段时间后,小茵越来越开心,成绩提高得很快。

二、理解尊重、家校沟通的阳光教育

家长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要事。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加强联系,作为学生家长,当然也有责任与教师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更加关注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他们热情、有能力,也愿意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样化,QQ、微信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班级出现的问题在群里说一下,以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家长私聊,既尊重学生隐私又达到了帮助学生的目的。家长与教师有着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目标,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那么教师的教育工作势必会事半功倍。

国庆节放假的一天,笔者在家里休息,心情很好,就想:正逢举国同庆之际,找找每位学生的优点,赞赞祖国的花朵,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一条恰当的评语,利用班微信群发给大家,也算是送给家长和学生的国庆礼物吧。于是,笔者在班级微信群发起了群聊。对照群里的名单,笔者高兴地找寻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对于平时是教师的好帮手和积极为班级建设做贡献的学生,笔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寄予厚望,愿他们再接再厉。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暂时忽略掉他们的缺点,只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适当夸大他们的优点,同时还表明笔者的态度——“我喜欢你”。笔者虽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将近4个小时,但在对每位学生做出肯定优点和表达爱意的同时,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和愉悦。

班级微信群热闹起来了,家长们回复的内容大都表达这几层意思:感谢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和鼓励,我为孩子能遇上慈母般的好老师而感到庆幸,今后将会继续努力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会更加支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各项工作。笔者乐此不疲地回复着每条短信,接听每位家长的来电。

更令人惊喜的是,周一笔者来到学校发现学生有了大变化,他们的笑容更灿烂了,向老师问好的声音更响亮了,教室里的桌凳早已摆放得整整齐齐,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小韦同学,竟然主动让笔者帮忙检查作业了,书写潦草又爱偷懒的小赖同学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作业……看到学生的变化,笔者十分欣喜。

没想到这次家校沟通下效应如此强大,小小的表扬对学生竟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笔者决心今后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优秀的学生不断激励、鞭策,引领他们奔向更高、更好的目标,对学困生,得搀扶着他前行,甚至必要时得背他一段路程。笔者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受益无穷,得到了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三、春风化雨、沁人心田的滋润教育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必然会热爱学生,教师怎样才能将爱传递到学生心里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诚心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教师的意见。当然,教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意发怒,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每一次批评都不应是自己宣泄情绪的途径,而应是人性化的有特定教育目的的。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我校四年级有一个叫小飞的学生,提起他教过的教师都觉得头痛。他经常不听课,不做作业,课堂上常搞小动作,打架、欺负同学,偷东西还不肯承认错误,谁也拿他没办法,还经常听到其他学生和家长投诉他。教师也请小飞的家长来过多次,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飞的教育工作,可效果不大。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呢?更严重的,有一次,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突然从四楼上扔下几块垃圾,差点就砸中了正在升旗的师生。经过调查得知那是小飞的“杰作”,班主任李老师气说真拿他没办法。笔者说:“那就请家长过来帮忙教育教育吧。”可一会,李老师告诉笔者小飞的家长不愿意来学校帮忙做小飞的教育工作,由学校处理。笔者只能带上小飞到他们家里去。待笔者到他家的时候,整个人一下子就怔住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两父子租住在一间八十年代的单间房子里,只有一台旧式电视、几张凳子、一大一小的两张床,地板上到处是垃圾和破烂的玩具。小飞的父亲看到笔者时,就一个劲地说不好意思,没地方坐。彼时彼刻,笔者的心忍不住酸痛起来。小飞的父亲告诉笔者,早年女儿一场大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后来与老婆离婚后自己又病痛不断,真不是不想管儿子,而是真管不了。那种无奈和心酸让笔者羞愧不已。

这次的家访对笔者的触动很大,回来后笔者一直在想:我们对学生的爱,他们真的感受到了吗?我们在学生的心中是冷冰冰的还是有温度的呢?事后笔者与小飞的班主任李老师一起商量转化教育的方法,与班主任和义工志愿者们一起上门慰问。慢慢地,小飞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了,同学的投诉也少了。李老师也感受到了用爱心塑造一个学生的成就感。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形成的个性千姿百态,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佛一样的胸怀,将关爱传递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
用体验学习培养学生关爱情感中的利他视角
谈特殊儿童关爱教育的几点做法
爱的种子
关爱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施
教师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让关爱教育成为高中政治课的情感纽带
刍议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