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阳光教育”中持续生长
2017-04-04李喜胜王明礼
李喜胜+王明礼
陶行知先生提出,学校放在阳光中,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地生长。孩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学校中,他们的心里和脸上,也必充满阳光。重庆市合川区云门小学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引,努力在传承陶行知思想和创新育人机制中寻找最佳契合点,开启了以“阳光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质量。
一、凝练阳光教育理念:理念先行,文化立校
教育理念集中反映了学校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理念先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才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有助于各方形成合力和持续推进力。学校在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炼出“阳光教育”理念。所谓“阳光教育”,就是以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终身发展为目的,通过教育者积极而适宜的关爱、引领,实现儿童自主、幸福成长,进而影响教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面向每一个学生,呼应人格、彰显公平、承认差异、发展个性、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用爱心点燃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励引领激励,“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的教育。
围绕“阳光教育”文化主题,我们进一步构建了阳光教育理念系统——凝练“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办学理念;确立“办一所阳光的、有品质的学校”的办学愿景;明确“阳光前行 德才双修”的校训;营造“共沐阳光齐飞翔”的校风、“播撒阳光育未来”的教风、“追梦阳光靓人生”的学风。此外,学校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校标、校徽和校旗,创作了校歌《前行阳光下》。
二、实施阳光养成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水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合川的农村窗口学校,云门小学构建了“3522+1”的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提升思想品德水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3”即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养成教育力量;“5”即在学校内实施“教之以理——思想认识的养成教育,养之以情——活动引领的养成教育,化之以力——文化打造的养成教育,导之以行——注重细节的养成教育,施之以评——实施评价的养成教育” 的五型养成教育;为使家庭教育不脱节,学校将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创设“特殊作业——校生合作的养成教育,特别的评比——家校共育的养成教育”“2”种教育方法;为发挥社会的育人功能,学校将养成教育延伸到社会中,开辟“育之有行——公益行动中的养成教育,育之有的——德育基地中的养成教育”“2”类教育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宗旨作为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构建“1+N”阳光课程: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学校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为切入点,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具有“文化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乐观自信”等特质的学生为目标,建构出“1+N”阳光课程。
“1”指的是基础性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学校课程中的基本部分;“N”指的是校本课程、社团课程、主题活动课程、常规活动、实践活动课程等学校自主创立和开展的文化学习及教育活动的总称。“N”代表不确定性,即代表学校自主建设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应跟随时代的脚步,顺应校情、师情、生情,根据育人的需要而不断更新。
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遵循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应学情,开发出了“七色校本课程”。它包括红色——“少年英雄刘文学”、蓝色——“阳光少年手册”、黄色——“民族传统体育”、绿色——“生活教育”、青色——“硬笔楷书”、橙色——“奇妙的刮画”、紫色——“家乡美”7门课程。
社团课程的建设,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性,是学校个性化教育的主力课程,分为艺术类、科学类、健体类、语言类四个门类,下设28门课程。
主题活动课程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包括诵读比赛、运动会、书画赛、教学技能比赛、科技节等一月一主题12门活动课程。
常规活动课程包括“每日三读——育知”“值周教师细语——育行”“校园广播——育博”“阳光间操——育健”和每周的“国旗下寄语——育思”“阳光班会——育雅”等。
实践性课程关注学生的“行”,分为校内实践性课程和社会实践性课程。
2013年11月,“七色校本课程”获重庆市级一等奖。“1+N”阳光课程在合川区第四学区举行的课程建设交流活动中,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賞。
四、打造阳光课堂:以学活教,先学后教,阳光育人
经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235”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活教,先学后教,阳光育人。“两案”即预习案、导学案,遵循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思想。“三原则”即分组学习、分类指导、分层达标,遵循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的理念,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五环节”即预习反馈、导学识标、自主探究、展示点拨、反馈训练。
五、培养阳光教师:构建“三三制”教师成长机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师德的要求,“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学校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内化为“三三制”教师成长机制。一是“三个到位”,即师德师风修养到位、关爱学生成长到位、专业水平发展到位。二是“三个落实”,即管理考核落实、专业培训落实、成长机制落实。三是“三个工程”,即实施“朝阳工程”,激活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实施“当阳工程”,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实施“夕阳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形成学科团队力量。
六、培育阳光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培育阳光般的学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阳光学生的要求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通过阳光运动、阳光艺术、阳光学习、阳光实践、阳光评价等的开展,培养出“阳光少年”,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像阳光一样灿烂,即身心健康、善于学习、乐观自信、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像阳光一样温暖,即豁达开朗、善于合作、助人为乐”的特质,让学生在“阳光教育”中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