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2019-09-10
以为加强金融监管就可以消灭风险
这是幼稚而外行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2月11日在接受《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
金融监管主要是制定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约束并收敛风险。若遵从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风险就可能不会爆发,即使爆发,也会处在收敛状态。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幅度降低。金融监管能消灭风险吗?显然不可能。有人以为,加强金融监管就可以消灭风险,这是幼稚而外行。风险是永远不会消灭的,金融存在一天,风险就存在一天,无论是市场化金融还是中介金融都是這样。金融与风险共存,制定金融行为规范和准则目的是衰减金融风险,不是消灭风险。金融监管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指标,促使风险衰减或收敛,进而降低出现金融危机的概率。
中国消费者是世界经济最重要一环
高盛前董事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吉姆·奥尼尔当地时间2月7日接受美国财经媒体CNBC采访时表示——
重振中国消费者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事”。中国2018年GDP增长为6.6%,尽管脚步放缓,但是并不令人意外。人们不应该吓坏,人口统计数据已经转变。虽然去年总体增长率创下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济增量“仍然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澳大利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增长正在放缓,这不应该发生。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中国消费的放缓。
信用周期对经济的影响或将逐渐淡化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2月1日在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撰文表示——
从理论上讲,任何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开始脱离传统的举债发展路径,转向以“创新+科技驱动”的新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点,发展更具竞争性,具有“优胜劣汰”功能股权融资是更为理性的选择。现在的科创板是一个开端,未来可能会进一步铺开,届时信用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淡化,信用周期框架可能又要迎来新的变化。
中国市场无失速风险
摩根士丹利华鑫(大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近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央对下行压力的确认其实是一种积极信号。因此,对宏观经济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宏观政策组合会是“稳货币、松信贷、宽财政”。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全球资产在2019年是呈现从美国流出的格局,在全球资本寻找确定性的过程中,中国市场因为没有失速风险,加上汇率稳定、估值吸引,因此确定性很强。
用数学规划思维看经济体系会有很多优势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月31日在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撰文表示——
经济主体行为大多可以理解并表达成数学规划中的最优化问题。微观主体的行为往往是谋求把某件事做到最好,或者说是目标函数最大化或最小化。对一个政府而言,往往把GDP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中国现在强调不能唯GDP论,可考虑修订后的GDP或含有GDP却又比GDP更综合的目标函数。总体而言,经济主体就是要追求某种最大化。如果用数学规划来考虑这些问题,会有很多优势,有些问题能看得更透彻,并可以从更精确的角度来分析。
2019年应加快金融深层次改革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近日在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平稳,实体经济总体稳健。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金融大调整,推动实体经济升级。第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但是必须修改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投资健康发展;第二,对杠杆率要有理性、科学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化解与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等价于去杠杆,应该更加关注不良资产的重组,更加关注新增贷款和信托的质量;第三,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总体充裕;第四,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改善结构、提高质量。
振兴资本市场的五大建议
恒大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兼院长任泽平1月30日在金融界网站撰文表示——
当前我国A股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风险已经得到一定释放。应当通过五大改革措施,重振市场信心,激活市场人气,增强市场韧性,使资本市场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是恢复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稳定市场预期,重振市场信心。二是加快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三是改善A股的投资者结构。四是完善交易制度设计。五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投资者保护。
正确把握好中国大市场的基本方向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创始人董志龙1月29日在2019年中国资本论坛主题讨论会中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驱动、社会变迁出现新消费时代,产业资本如何衔接新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如何对接新产业资本及新市场时代,一场集聚市场、消费、营商、资本的大变革,即将重塑欧亚大陆上连接“一带一路”44个国家的“中国大市场”。促进中国消费力的提升,加快中国市场要素的改革和完善,出台有利于中国消费和市场所需的营商环境,是正确把握好中国大市场的基本方向。中国大市场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掌握,中国经济才可以参与世界经济协同发展,才可以引领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才可以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新一轮全球化有望由新兴经济体推动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表示——
如果说上一轮全球化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推动,那么新一轮全球化可能会变成由新兴经济体来推动。以中国为例,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贸易国和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深知全球化的益处,主动开放市场,并成为全球第一个主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在新一轮全球化过程中,将出现更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也会继续推进,但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框架仍将继续存在。
科创板带来巨变 三大板块将明显受益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近日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创板落地之后,市场上的股票供给将大量增加,股民选择的投资空间进一步变大,但由于科创板在交易制度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市场波动性也会随之加大,这无疑对参与交易的股民的知识储备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比之前更高了。科创板带来巨变,三大板块将明显受益。一是券商板块,直接受益于投行业务的增加,综合实力较强的头部券商迎来利好;二是创投板块,行业估值或会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那些手握众多优质项目的创投;三是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市场对其炒作热情势必会高涨。
当前利用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仍面临一些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1月25日在财经网就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撰文表示——
随着外汇占款和流动性过剩格局根本改观,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不过,当前利用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仍面临一些约束。一是商业银行准备金率要求仍然较高。二是我国仍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三是短期国债数量不足,税收扭曲下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国债衍生品市场作用有限,货币和债券市场仍存在一定分割等。另外,仅对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导致国债交易性需求过低,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