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砒霜还是蜜糖?
2019-09-10李伟婷鲁萌
李伟婷 鲁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个体所拥有的闲置资源数量也呈上升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共享经济不断形成跨界融合,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从按需分配粮票油票的计划经济时期到当今“共享经济”新时代,一路走来几多风雨。本文将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的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共享经济 网约车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费用 产权理论 模糊产权
一、共享经济相关概念
共享经济是将冗余信息进行有效配比,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的,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是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被运用到国外,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共享经济模式下,人们相互交流,互换信息,共享闲置资源。在共享经济时代,消费者既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资源和服务的享受者,这为服务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共享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书店、共享汽车等,遍布住宿、交通,教育、生活服务及旅游领域。德鲁克曾在《管理未来》中说:“互惠将成为国际经济整合的核心原则。这一趋势目前已经难以逆转了,无论你喜欢与否。”1正印证了这一说法,优秀的共享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也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同比增长41.6%。可见共享经济的交易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交通出行领域共享经济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2478亿元,同比增长23.3%。交通出行领域占据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的8.4%,是我国共享经济规模中仅次于生活服务、生产能力领域的第三大领域。2
由于传统出租车的垄断地位,汽车租赁公司对于租车服务质量也一直不够重视,网约车软件因此应运而生。通过网约车平台,乘客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出行服务,还能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私家车车主可以在下班时间得到一份额外的兼职收入。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15年占比9.5%,提高到2018年占比36.3%。2015年至2018年,网约车服务收入年均增速是巡游出租车服务的2.7倍。网约车用户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也在提升,由2015年的26.3%提高到2018年的43.2%。网约车车主既是网约车平台的顾客,又是服务提供者。所以企业会面对一种“半契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同于传统租赁汽车行业的垄断市场,乘客也有可以选择的空间。网约车共享平台通过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组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大幅降低司机与乘客在服务过程中供需双方的相互寻找、讨价还价、安全保障等成本,促使网约车不断壮阔发展。但同时伴随的是网约车平台所在企业激励和监管的难题。这些问题既是管理者要面对的大挑战,也是管理者迎来的大机会。在未来发展中,如果加以适当引导,共享经济有待进一步发挥其优势,继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将以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网约车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发展迅猛的原因。
二、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网约车平台发展迅速原因
(一)交易成本最小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共享经济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发形成的供需双方互利的交易模式。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消费者能够快速地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原本闲置的商品或服务。在传统经济中,由于交易平台的限制和信息渠道的阻塞,大量资源被闲置。在共享經济模式下,这些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被重新利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以及交易过程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便捷地获取交易信息,节省了搜集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如依靠定位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用户迅速获得网约车的实时位置,节省了大量时间;依托互联网共享平台,交易双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服务交易,节约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场地成本。由此可见,共享经济依托共享平台使得交易双方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快速便捷地完成交易,既节省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场地费等交易费用,又实现了交易双方快速便捷的信息共享,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可以说,共享经济的本质就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即“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新型“模糊产权”观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背景下,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推动了网约车平台的迅速发展。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是指多方拥有资源的控制权,且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反映出资源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人的有限理性等是造成产权模糊的重要原因。共享经济是接入所有权的交易模式,使用者可以在共享平台上寻找所需求的资源,并在一定期限内享受使用权以充分利用该资源。当资源使用完毕,使用者将资源归还资源的所有者,并与该资源无关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使用者不必为获取资源的所有权花费高昂成本,资源也可以最大化和最有效地被利用,此时所有权的重要性便不再那么突出。以网约车为例,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汽车,无需为拥有该汽车耗费成本。在使用完毕后,将汽车使用权返还给汽车的所有者。在此过程中,使用者仅享有汽车使用权,这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将实现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新型“模糊产权”观念成为推动网约车平台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摒弃传统媒介
网约车平台资源共享的达成摆脱了传统媒介。网约车借助其自身共享平台优势,消除传统巡游出租车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推动资源共享的达成。传统巡游出租车能否成功载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出租车司机往往需要提前获取一定的信息,或者借助丰富的经验判断何时何地可以载到乘客。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率,传统巡游出租车司机配有专线对话传呼机,借助司机之间的传呼进行交流沟通。但实际上,由于专线传呼机不能保证乘客和待定司机是一一匹配的,乘客有可能改变乘车意图,司机也有可能改变路线,成功率往往不高。
网约车平台共享模式依托移动端打车软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精准的数据算法下,匹配用户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在网约车共享平台上,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将双方位置信息共享,同时将乘客需求提供给网约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响应用户需求并反馈给乘客,这时在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暂时的契约,可以保证搭乘过程的完成。网约车共享平台摆脱了传统媒介,让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实现高效率沟通。网约车平台不拥有资源,同时放权交易双方进行资源的搜索、使用,凭借数据收集处理手段,对用车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合理匹配,达到“车尽其用”的目的,大大提升了交易成功的概率。
(四)建立信任契约
网约车共享平台提供司机资源、乘客资源互相共享到双方。同时,网约车平台作为第三方,监督司机和乘客双方的信用情况,例如有无违反职业道德、违背契约的表现,并对失信措施加以惩戒。这种信任契约一旦达成,会在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达成网约车平台规定的共识机制,例如网约车司机一旦接单,乘客一旦被接单,取消行程需要经过双方的同意。除非双方达成一致,否侧不可以随意取消行程,反而会被记录违反约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传统巡游出租车容易出现的“拒载”现象,解决了乘客对于拒载投诉无据的尴尬境地。
(五)形成价值共创机制
一方面,网约车共享平台是为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提供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约车共享平台和网约车司机同时为乘客提供服务。在这个进程中,网约车平台的服务对象即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平台一同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共同为网约车司机自身和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在双重角色的身份下,网约车司机不再单纯的被雇佣,而是在享受网约车共享平台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实际用车的过程中,网约车司机与网约车平台构成价值共创机制,一方面和乘客一起为维护平台秩序稳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站在网约车平台角度,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注释:
1(美)彼得·德鲁克著.管理未来[M].2019
2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http://www.199it.com/archives/841592.html
參考文献:
[1]戚明钧,沈霄鹏,王婷.网约车行业中道德缺失现象及治理对策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6):55-59.
[2]赵金贵.网约车经营监管的法律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8(35):221.
[3]彭波,杨睿公.出行市场的下一个五年——驱动力、制胜因素、运营模式及未来竞争格局[J].上海汽车,2018(12):1-5.
[4]李松,宋晓敏.基于产权视角的网约车经济分析[J].中国物价,2018(12):28-31.
[5]杨绚然.网约车困局[J].中国品牌,2018(11):85-87.
[6]甄艺凯.网约车管制新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08):81-99.
[7]张效羽.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6(10):87-93.
[8]吴仕清,林睿智.网约车侵权赔偿责任主体问题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6,33(05):71-75.
[9]朱海平.网约车用工法律关系研究[J].福建法学,2016(03):3-10.
[10]李蕾.网约车中的违约及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6(27):18-19.
[11]张烨楠.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完善以及展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59+65.
[12]许明月,刘恒科.网约车背景下地方出租车市场法律监管的改革与完善[J].广东社会科学,2016(05):249-256.
[13]陈声桂.网络约租车的准入制度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16(05):120-130.
[14]毛寿龙.网约车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车”乱象[J].人民论坛,2016(S1):60-62.
[15]孙兴军.网络约租车的风险及其规避[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04):106-112.
[16]邹伶媛.网约车合法化及其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6(23):129+127.
[17]王军.出租汽车经营行政许可之合宪性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6(02):36-48.
[18]王静.中国网约车的监管困境及解决[J].行政法学研究,2016(02):49-59.
[19]刘慧萍,张帆.网络约租车的保险困境与法律应对[J].保险研究,2015(12):107-113.
[20]信息社会50人论坛.从“网约车新政”透视转型期政府治理理念转变之必要性——“专车新政与共享经济发展”研讨会纪实[J].电子政务,2015(11):32-42.
作者简介:
李伟婷(1994—),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鲁萌(1984—),女,湖北省人事考试院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