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研究
2019-09-10卢思儒
卢思儒
摘 要:为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本文在调查了解乐山市峨眉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与运作、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等因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峨眉山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促进该地区农村体育教育,为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3-048-01
1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面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使得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总体上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存在着体育设施不完备、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欠健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心和敬业精神不够、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問题。我们知道,青少年就是祖国的未来。在目前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80%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工作。
2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农村中小学为对象。
3研究结果分析与建议
本文以乐山市峨眉山市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很多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1]。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限制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
3.1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很多学校的领导对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的认识明显不足,虽然学校也会在课表上安排体育课,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学校的监督力度与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2]。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虽然中国的经济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农村跟城市比较,在经济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3]。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匮乏已经众所周知。即使有时学校也会想办法购置部分体育器材,但经费短缺也会使学校的体育器材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和及时维修。所以,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一直处于缺少状态,同时受一些地方政策的制约,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的配备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4]。很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思想道德,特别是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3.2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建议
体育已经从单纯的原始的运动发展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阶级性、综合性、广泛性和竞技性的体育。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农村学校体育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可以组织跟鼓励体育教师自制教学器材,并予以相应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5]。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立足本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开展花钱少、场地器材要求低的乡土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是体育教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是检验一个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体育教师的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现在很多农村学校都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他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比较单一、原始,更谈不上系统性[6]。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安排兼职体育教师定时出去进修、学习等,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农村学校还要改革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顺应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体育教师专业的课程观,建构突出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其次,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以连续性与发展性为原则,加强体育教师教育的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的统一与整合。最后,要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突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
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健全体育教学与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与管理[7]。在农村,由于地域条件和经济差别等原因,体育教育的管理体制并不健全。各级教育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加大对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
总之,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上有各级体育管理人员的系统安排、有力监督,下有一线的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新性,根据本地情况创造具有地区性的体育活动。这样,才能改变峨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3]余梦兴.城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及对策[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8.
[4]李莉.农村学校体育应具有独特性[J].体育科技,2002(3):82-88.
[5]李金华,赵仙伟.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1,(4).
[6]檀佳定.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
[7]寿文华.“没有失败的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