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引领以点带面

2019-09-10邱明珍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考复习学科素养

摘 要: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的核心要素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的着力点。对2018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分析表明,这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取向。教学与高考复习中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应通过以概念为维度的教学设计和启发、探讨、互动的教学形式实现之。

关键词:历史概念;学科素养;课堂形式;高考复习

高考试题是高中教学的风向标,也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参考。笔者从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分析和探讨出发,谈谈历史概念在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及教学对策。

一、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秉持了一贯的风格: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新观点,注重考察学生的主干知识、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选择题方面,几乎每道题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如: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有四种类型:1.割据型,主要在河朔,多是安史旧部归降者;2.防御型,主要在中原,为朝廷制遏骄叛的屏障,非割据势力;3.御边型,主要在西北、西南边境,也非割据势力;4.财源型,地在东南,乃唐赋税之地。此“藩镇”概念在心,即明白表格中的信息:割据的只是河朔藩镇,且数量少。后三者中,东南藩镇,从财政上支持朝廷;边疆藩镇,使唐不亡于外敌;中原诸镇,遏制了河北诸镇,它们使唐的统治又较安稳地维持了一百多年,故选D。

29、31、33题分别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计划”和“马克思主义”的概念,35题则考查“第三世界”、“欧共体”和“经济区域化”等概念。

材料题方面,42题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为材料:“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学生如掌握了黑奴贸易、新航路的开辟与宗教改革等概念,此题可迎刃而解。总之,掌握了历史概念,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二、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1.历史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及特征的认识和提炼。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體现历史事实的时、地、人和事等核心性内容又要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并作出概括的评价。”

2.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2017部颁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从中不难看出对历史概念的重视。没有对历史概念扎实、准确的掌握,就无法理解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更遑论学科思维的训练。

某些核心历史概念,对一节课、一个专题、一个模块乃至整个高中历史知识,都能起到统领作用。如“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概念,从秦设三公九卿和皇帝制度、汉设内外朝、唐设三省六部、宋设二府三司、元实行一府制,明废丞相设内阁,直到清设军机处,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沿革。在教学中利用好类似的核心概念,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由种种原因导致忽视史学概念的教学倾向,亟需改变。

三、关于历史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和高考复习中,部分学生对历史概念模糊不清,记忆混乱。既影响了知识体系的构建,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也限制了解题水平的提高。以下谈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教学内容上

1.依托教材,结合《考试大纲》对历史概念进行梳理,逐个突破。

2.重视历年真题,以练带讲。高考命题常常围绕某个历史核心概念命题立意、组合史料。通过真题训练可带动学生概念性思维的培养。

3.深挖教材,适当拓宽复习范围。全国卷对历史概念的考查,除高中基本知识外,也包括初中基础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教师应关注史学新动态,引导学生注意相关概念。

(二)课堂形式上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包括四种形式:“听讲”、“阅读”、“声音、图片”和“示范”,两周后保留的记忆分别为5%、10%、20%、30%。主动学习包括三种形式:“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以及“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后分别可记住50%、75%和90%。他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好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乐学的课堂。对此,可作以下尝试:

(1)对话探究式课堂。

苏格拉底说过:“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种方法又被称为“助产术”。他从不给知识直接下定义,而是采用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帮助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和定义。以此为鉴,在阐述历史概念时,教师可提供相应史料让学生阅读,以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解读、分析、归纳和定义,既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素养,又理解和掌握了历史概念。

(2)互动共享式课堂。

建立历史学科互动组,学完一专题内容后,将历史概念分配给小组成员,使其分工合作,进行信息搜集、史料阅读、分析归纳和整理阐释,最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阐释,教师作相应的点评和修正。这样,课内外结合,共享互助,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学科素养的有效训练和培养。

总之,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史学概念为引领,推动并激活整个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提高学习者的素养和能力,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一举多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林:《历史概念再认识》,《历史教学》1996年第10期.

[2]贾春杨:《以“学习金字塔”理论引领“做中学”》,《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第2期.

[3]朱永新:《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2页.

作者简介:邱明珍,1978年,女,福建龙岩,本科,中一,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复习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
还概念之真,奠知识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