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途径之我见

2019-09-10汪守林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汪守林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中有着明显的优势。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个部分内容。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革新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文章中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渗透途径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客观的看待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師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思维和情感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符。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1.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渗透时空观念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中包含着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将古人智慧在历史教材中体现。历史事件时间比较久远,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知识内容的增加,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和记错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借助符号、标记以及图像等,加深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构建的方式和结构,从新航路开辟到两次工业革命,明确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方式,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让学生对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内容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事件、时间、背景以及影响设计相应的树状思维导图,如负责开辟新航路的思维导图设计中,从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构建,对思维框架进行进一步细分,如人物、支持国家、时间、路线、结果等内容。结合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教师开展课堂讲解,完善思维导图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横跨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史料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应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史料实证能力主要是学生真实史料获取的能力,以此作为依据呈现历史真相。历史理解能力则是借助历史事件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对社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渗透核心素养培养。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相应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历史史料实证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形式搜集相关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增长、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巨大成就,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从正面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廉政建设问题,通过对史料的搜集和研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以历史为鉴,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渗透历史核心素养。

3.合理利用历史纪录片,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纪录片是人们了解和走进历史的重要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历史题材纪录片不断涌现。借助历史纪录片在线历史场景,有效还原历史事件,将学生带入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在近代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历史纪录片,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官的冲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渗透核心素养培养。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材讲解,学生对我国的外交关系和发展难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新中国外交》,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通过视频观看感受外交风云人物的魅力。同时结合纪录片内容,提出相应的课堂问题:在我国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弱国无外交”的观点,向学生展示现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强大,民族才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渗透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学生应当发挥自己的共鸣才智,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贡献,以作为中国公民为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深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学生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革新课堂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史料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史料运用能力,有效利用历史纪录片,加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胜.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6):141-141.

[2]傅明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14(1):93.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