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国际传播力探析

2019-09-10谷永鑫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慕课时代的到来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使其进一步承担起对外价值传播的新使命。通过对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edX课程国际传播情况的分析,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在国际社会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利用国际慕课平台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一项有益尝试,但是在国际传播效果上尚存在提升空间。因此,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在对外价值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找准内容关注点,积极回应理论困惑;努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全面增强以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问题的能力;推进慕课平台建设,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国际传播力提供坚实阵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国际传播力;慕课;毛泽东思想概论

[作者简介] 谷永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是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承担着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的重要功能。近年来,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慕课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增强思政课的生命力、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方向。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打造四门精品网络思政课,并登陆国际性慕课平台edX面向全球开放,为思政课的国际传播作出了贡献。本文以其中最早上线、用户活跃度最高的慕课“毛泽东思想概论”为例,通过数据分析我国思政课的对外传播情况、国际关注重点和学生课程评价,并进一步探索增强思政课慕课国际传播力的基本思路。

一、 慕课时代思政课国际传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思政课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始终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的重要使命。慕课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使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更加便捷,为提升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引导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新阵地。

第一,慕课的广泛应用为思政课提供了国际传播的技术条件。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 MOOC),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自2012年在美国兴起以来,慕课迅速扩展至全球,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世界共有900余所高校开设了慕课,提供各类课程11400门,学习者总人数已达1.01亿。[3]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产物,慕课并没有改变课程作为价值塑造主渠道的性质,其跨国运作模式为各国利用相关课程进行价值国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与以往网络教育不同,慕课为价值传播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和评估系统。一方面,慕课主要以各国高校尤其是世界级名校为依托,通过大规模、开放性、低门槛、自主性的慕课平台,为用户呈现高质量、专业性、多选择、低成本的精品课程,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是慕课的主要学习者。另一方面,慕课在课程板块设置上包括教学视频、阅读材料、课后作业、讨论区、课程考试、课程认证等多个环节,不仅保证了课程学习者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而且使得课程提供者能够直观了解用户的学习体验、关注重点与课程评价。[4]因此,慕课不应当仅仅被视为一种知识传授的新方式,更要看到其在价值塑造和价值传播上的重要作用。此外,慕课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拓展了思政课本身的功能作用范围,使其进一步承担起对外价值传播的新使命。

第二,西方慕课的意识形态渗透對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提出了现实要求。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慕课建设中处于领跑地位,“西强东弱”的传播格局延伸至慕课领域,慕课已然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的新型场域。在世界前五大慕课平台中,英美国家占据四个,这些平台以其高度的国际化水平吸引着全球逾千万学习者。一方面,西方国家凭借其资本技术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掌握着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的主导权。尽管当前西方慕课平台的课程以理工类学科为主,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力量不可小觑。以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为例,其提供的思想文化类课程内容丰富,且绝大多数是西方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集中反映了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体现了鲜明的西方价值导向。尽管一些国外高校也推出了介绍中国思想文化的慕课,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但由于倾向以西方话语和西式思维来解释中国发展,在讲授中不乏误解和偏见,对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形成一定挑战。另一方面,西方慕课通过名校名师授课、课程资源共享、学分学位认证等机制,“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势位’转化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的话语权”[5],在增强学习者对课程吸引力的同时,强化了西方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西方慕课的强势文化渗透使得推进我国本土慕课的国际传播势在必行。利用思政课来旗帜鲜明地讲述中国故事也成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着眼点。

第三,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是我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思政课作用的发挥主要面向国内受众,传播环节中的国际视野和外向思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6]慕课的兴起及其在西方思想文化类课程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课题。为顺应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各高校和相关机构在重视思政课慕课本土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思政课“走出去”,努力探索提升思政课的国际传播力。2015年,清华大学率先在国际慕课平台edX推出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反响热烈。随后几年,清华大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思政课也先后登陆edX,不仅为创新对外价值传播模式贡献了力量,课程中的受众特点、用户关注重点及其评价反馈也为本土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鲜活资源。可以说,利用国际慕课平台的全球传播效应,既为我国思政课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也是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国际话语权塑造功能的重要举措。

由于慕课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运用慕课开展思政课教学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机遇、现实的挑战及解决的对策。不过,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思政课慕课在本土的发展情况,较少有涉及思政课慕课的国际影响力及其传播效果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清华大学开设的国际性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毛泽东思想概论”为例,基于2015年9月至2018年底开设的4期课程数据来分析我国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情况,对利用慕课提升思政课国际传播力展开进一步思考。

二、 “毛泽东思想概论”慕课国际传播的总体情况

“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中国高校最早在国际慕课平台上线的思政课,迄今已完成了4次完整的课程周期,课程活跃度较高,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资源。该课程包含四个章节,以中文讲述并带有中英文字幕。第一章从宏观视角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后三章系统阐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课程内容上充分运用了理论讲解、片花展示、影视插播、诗词吟咏、师生问答、问题测试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前次课程中所有学习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课程讨论区呈现的具体内容,来探讨“毛泽东思想概论”慕课国际传播的总体情况。

1. 选课人群的基本信息

截至2018年底,“毛泽东思想概论”选课总人数累计达9193人,且在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与地域分布上呈现以下特征。

其一,选课者大部分是男性,中青年占大多數。从数据来看,在课程学习者中男性占64.4%,女性学习者仅有33.7%;同时,超过半数(52.9%)的学习者年龄在26岁至40岁之间,25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4.5%和22.6%。其二,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学习者居多。本科学历的选课者最多(39%),硕士及以上学历(34.5%)位居其次。其三,学习者地域分布广泛,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体。从4次课程数据来看,选课人群来自多达1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1.2%)、中国大陆(14.7%)、英国(4.8%)、加拿大(3.2%)、印度(3.1%)、德国(2.4%)、中国香港(2.4%)、法国(2.4%)、澳大利亚(2.2%)、西班牙(2%)是选课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发现,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慕课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具备一定教育基础的中青年群体。通过edX等国际慕课平台来阐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能够契合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另一方面,从选课人数及地域分布来看,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慕课用户在范围上分布广泛,但单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人数比例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我国对外话语传播工作存在较大的努力空间。

2. 课程学习者的重点关注内容

关于选课群体的内容关注点,这里主要梳理了2015年以来课程讨论区的全部留言内容,针对课程学习者的提问情况以及就问题的回应和看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总体来看,大家关注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源、发展进程以及不同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部分在课程学习者的讨论中比例最高,具体内容涉及中国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哪些方面、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划分的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多个方面。不过,在对上述问题的一些回复中,部分留言显示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当理解,如有学习者将共产主义视为“一种欺骗性的学说”,并将其简单解释为“一种共同拥有物品的公共组织”;还有一些留言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全等同于毛泽东思想,割裂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疑问和观点使得从理论来源上来阐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尤为重要,如何更明确地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成为思政课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关注点。

二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问题。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这一主题得到课程学习者的热烈讨论,许多学生对这一概念存在疑惑,认为“民主”和“专政”两个词在含义上似乎是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如果强调了“专政”,就不可能是“民主”。另一方面,针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中国为什么需要转变成社会主义社会”“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等问题,许多学习者发表了疑问和看法,但其中存在着诸多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扭曲和误解。一些留言者认为,中国目前的政策主张并非社会主义,而更像是资本主义;还有留言者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理论主张并不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上述观点既反映出中西方课程学习者在政治文化理解上的明显差异,也反映出国外学习者对中国制度和当代发展尚存在诸多偏见,提升思政课的国际传播力、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的任务必要且艰巨。

三是关于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及对其思想的理解问题。在讨论中,大多数学习者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都持有较为客观的态度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卓越贡献,如有留言者指出,“不理解毛泽东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就无法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不过,在对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上,即对毛泽东个人的哪些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这一问题上,学习者们存在疑问。此外,课程留言者希望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时代的一些历史细节,如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尤其是对“文革”的批判性反思,以及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具体表现等。

3. 课程学习者的反馈与评价

选课群体对课程的评价与反馈,集中反映了思政课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从讨论区留言来看,海外用户选择“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慕课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今中国发展和指导思想感兴趣,希望以“官方”“正式”途径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独特性。二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如何创造性地阐释其历史、如何看待和评价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大学如何在核心政治必修课中讲授毛泽东思想。

围绕课程内容和具体讲授,部分学习者也在讨论区予以反馈。总体而言,选课人群对清华大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国际慕课给予较高认可并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可以提供更多这样的慕课。许多学习者表示,能够从更为真实、权威的来源上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及实践,充分体验和学习中国高校学生的政治必修课,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尽管是一门概论性课程,但留言者们坦言,这门课程“提供了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基础的核心要素”,澄清了他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和新中国早期历史很多方面的认识。还有学习者称赞课程“组织精心、令人耳目一新”。主讲教师的演讲技巧和节奏、对于古诗词的吟诵以及课程中比较手法的运用,也获得选课者的好评。

也有少数留言对课程提出不同看法。一些学习者认为课程没有对具体的历史性细节予以更为批判性的解析,如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及其后果、对毛泽东政治哲学和制度遗产等都缺乏更为深入的讨论,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事件阐述,更像是“口号式宣传”。还有部分学习者就课程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议,提及较多的是英文字幕翻译的表达有时不够明确,给课程内容的理解带来一定不便。

三、 提升思政课慕课国际传播力的对策思路

从对“毛泽东思想概论”慕课的数据分析来看,思政课慕课在国际社会有着一定的关注度,运用国际慕课平台来进行思政课的对外传播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但是,应当承认,目前思政课慕课的国际传播效果尚不够理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问题存在着不解、偏见和歪曲。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慕课对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作用,也要找准内容关注点,积极构建对外叙事话语体系,不断改进提升思政课慕课国际传播力的策略方法,从而使思政课慕课更好地发挥其塑造国际话语权的功能。

1. 充分重视思政课慕课在对外价值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提升思政课慕课国际传播力的实质目标,就是要在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深化的今天,增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使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利用国际慕课平台来讲授思政课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一项有益尝试,不仅能够较好地契合中国主流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国际受众对当代中国问题的理解情况及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预期差距和产生差距的相关原因。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思政课慕课在对外价值传播中的独特作用。一方面,自觉将思政课的国际传播作为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抓好国内思政课教学的同时,加大思政课对外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将慕课建设列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努力打造精品思政课国际慕课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慕课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注重“泛”思政课或“类”思政课慕课建设,将中国主流价值观充分融入其他慕课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2. 找准内容关注点,积极回应理论困惑

慕课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课程价值传播的程度和效果。我国思政课慕课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关键还是要以内容创新、回应理论困惑为核心着眼点,有效吸收既有思政课慕课建设的经验成果,努力打造高质量、高关注度和高影响力的国际性慕课。一方面,系统研究中国发展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从根本上阐释好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根”与“魂”,论证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尤其要引导人们合理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讲清楚中国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的独特内涵及其世界贡献。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前沿分析方法,充分调研国际受众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认知情况和关注重点,积极面对、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的重大理论与热点问题,在系统把握国际受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精准传播,从而提升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努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全面增强以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7]思政课慕课的国际传播要真正深入人心,必须推进话语转换和创新,构建具有世界眼光、时代情怀、中国特色的对外叙事话语,从而在获得国际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当前,我国登陆在国际慕课平台的思政类课程都是将原本面向国内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加上英文字幕就全面上线,但由于国内外学习者在知识传统、文化背景、选课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课程字幕翻译质量欠佳,对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提升思政课慕课的国际传播力,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国际受众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诉求,大力加强对外叙事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8],全面增强以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思想理论、重要概念的对外翻译,最大限度降低语言文化差异对传播效果的干扰,使国际受众听得懂、愿意听、能接受,不断提升我国思政课慕课在对外价值传播上的渗透力。

4. 大力推进慕课平台建设,为提升思政课国际传播力提供坚实阵地

国际慕课平台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场域,提升思政课慕课的国际传播力要从应对教育全球化挑战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高度来做好慕课平台建设工作。一方面,努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成梯度的本土慕课平台。尽管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建成了十余个本土慕课平台,其中“学堂在线”用户注册数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目前这些平台的课程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内用户,国际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合力优势也未充分显现。因此,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综合评估当前慕课平台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制定我国慕课平台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我国思政课的国际传播提供坚实阵地。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国际慕课平台的密切合作。相比于中国慕课在本土平台的丰硕成果,其国际化传播尚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据统计,目前我国慕课登陆国际慕课平台的数量仅有200余门,且大都集中在Coursera和edX两大平台上。其中,与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等价值传播紧密相关的思想文化类课程只有72门左右。[9]因此,在推进本土慕课平台国际化的同时,要充分借助其他国家的慕课平台,尤其是已形成强大影响力的几大国际慕课平台,全面推动我国慕课走出国门,发挥其传播中国精神的正能量。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慕课已经成为价值观念塑造、对外话语传播的重要场域,探索并提升思政课慕课国际传播力不仅可行,更势在必行,而且构成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必须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思政课慕课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积极作用,在充分把握思政课慕课对外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切实将思政课慕课打造成塑造中国形象、展现中国气质的坚实阵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 SHAH D.Year of MOOC-based Degrees:A Review of MOOC Stats and Trends in 2018[EB/OL].(2019-01-06)[2019-07-01].https://www.classcentral.com/report/moocs-stats-and-trends-2018.

[4] 高地.“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104-105.

[5] 张瑜.西方慕课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7(9):81.

[6] 温小平,符成彦.思想政治教育叙述转向与国际传播[J].思想教育研究,2018(5):37.

[7] 王晓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4):3.

[8] 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

[9] 赵紫玉.利用国际性慕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探析[J].教学与研究,2019(3):97-101.

(编辑:陈明凡)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