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9-09-10杨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杨雪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没有创新,就没有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美术教学

小学阶段与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学习都有很大的关系,若是学生可以在这一阶段内培养好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将会更加的顺利。小学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还是一门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学科。所以专业指导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推动教育改革,发挥小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关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阐述

小学生创新思维培训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于美术学科的丰富性、教学的灵活性等特点,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直觉思维、灵感想象等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美术教学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创新意象,从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视觉化心灵美,对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美术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动机。首先,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向的形成。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离不开对形态的把握,这就意味着学生想象力成为了主要的来源。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记忆和概括之后所产生的一种东西,很多创造性思维就是借助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才得以产生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多样性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练习,从思想意识、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意识等方面能够切实得到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美术教师应该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把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基点,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创新能力,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当教师在指导学生画花草树木时,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画出一些微带科幻感的植物,这些植物不需要在现实当中存在,只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美术教师还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绘画水平,向其提供多元化的绘画素材,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绘画题目,尽可能将自身的绘画潜力发挥出来。

(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他们在探究美术作品时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学生在脑海中构成了一幅图画,在想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产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他们美术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让学生进行探究美术作品和进行绘画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对作品进行感知和解读,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深入体会,使他们深刻体验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使他们学习到美术作品中运用的绘画技巧。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教学优势,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化动为静,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不仅简化学生的学习,而且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过程。色彩与声音能够使学生的多项感官受到强烈冲击,更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征,从而有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小视频等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和具有欢乐氛围的动画片等,还可以将一些泥塑和折纸物品等加入到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这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仔细搜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一方面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现代化教学目标。

(四)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自身对外界认识存在一定限制和不足,学生思维还处于感性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外界认识,多以自身的感受及社会活动来形成自身对外界认识。因此,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时,应尽可能打造出适应该年龄阶段的教学氛围及环境,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及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引导学生用自身的感官去感受大自然及变化。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绘画出自己喜爱的景象,进而达到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的目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对教师的学生评价十分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个肯定的表情或者一个鼓励的语言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否定而丧失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科学的评价,摒弃陈旧的、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的进步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保证每一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都能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模式的调整,教师应积极进行探索,以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为教学核心,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育過程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成效。

参考文献:

[1]季晓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科普童话,2019(38):43.

[2]杨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08):94.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