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思考
2019-09-10边江林
边江林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师也从单纯地传授知识,逐步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崭新阶段。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教师要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样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样如此。
一、重视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理论知识探究的同时,要向他们渗透数学思想,使他们能在数学思想的作用下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和除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使他们可以根据边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而根据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发展。
二、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曾经有先贤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放在数学的学习中一点不假。有兴趣,才有动力学习。因此,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就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桥头堡”。举例来说,在讲授“面积”时,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拼图游戏“七巧板”来对面积进行举例,因为七巧板变幻莫测,各种组合的面积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而且将课程导入这一过程无声无息地进行了“淡化”,使得学生毫无痕迹地融入了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是良好的,这样的课堂效率必然是高效的。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思考如何利用生动、不浮夸的课堂导入环节来进行授课。
三、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单纯扮演着课本教材的“翻译官”,学生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相对来讲非常缺乏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空间,相关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成绩不佳。对此,教师要坚持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基础理念,善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这种有关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势必会使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具体来讲,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学习阶段,由于小学生自身立体思维能力不足,加之个人阅历较少等原因,初学阶段可能比较吃力。在此教学阶段,如果教师单纯地基于自身视角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定会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应该将看似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处理,如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些实际物体来进行教学,比如,学生的文具盒是长方体,实物摆在面前去研究与学习总比脑海里面空想要直观明了得多。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拿着学具钞票自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情境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缩小了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二,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年级简单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公交车上原来有9人,到站之后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这道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把上车、下车的过程用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很容易地列出了综合算式,也理解了运算顺序。第三,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依然离不开实物具体形象的支持,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其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在PPT课件插入了FLASH动画,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过程。
五、课堂内合理安排习题让学生练习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般是通过一定程度的习题练习获得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内安排一定程度的习题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安排习题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习题的“量”,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会达不到设置习题的初衷;而习题量太多会导致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及厌恶;另一方面是习题的“质”,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习题太难,会使得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直接降低学习效率,使得课堂的氛围以及效率都往负面的方向发展;如果习题的难度太低,会使得练习的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在练习之后会对其自身的水平难以评估。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对习题的“质”以及“量”进行控制,使得学生能够在定量的习题练习之后达到最佳的状态,在保持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对提升学习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立足点,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师应该采取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推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盤国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6.
[2]吴文静.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