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国主义教育洋溢体校校园

2019-09-10陆慧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校爱国主义德育

陆慧

摘 要:《德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德育园地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现状,体校爱国主义教育先天优势、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四个角度分析了体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体校;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本质是通过心灵互动,建构受教育者的优良人格,把他培养成社会主流文化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德育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德育园地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理应运用好。

一、思想教育现状

1.活动程式化,重要地位体现不足。体育运动学校(下简称体校)有爱国主义教育,但主要是结合传统节日,特别是国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要是升国旗,领导讲话,学生代表讲话。或者是清明节纪念先烈活动,活动主要是领导讲话,学生发言,默哀、献花圈,瞻仰烈士事迹纪念馆。这是活动程式化明显,既没有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地位,又很少能激发学生真正的爱国热情。

2.内容固定化,创新不足。体校学生教育,主要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纪律教育等,活动内容固定。比如日常行为教育通常会采用班会,主题讲座,观看警示片等形式进行。试想如果一名运动员小学五年级进入体校,到高三共计7年,每年基本一致的内容,趋同的形式,又如何能激发学生学规范、遵规范的意识和行为呢?难道都会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善吗?

3.授课方式陈旧,互动性较弱。授课方式主要以讲为主,以知识传授和道理灌输为主,但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仅互动性差,知识性痕迹重,而且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价值的不同,所以效果一般是“三分钟热度”。

4.活动因设而设,综合分类不足。一般体校是初中和高中合二为一,有的体校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设置,所以学生的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情感判断,甚至是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活动的效果一般不会很好。

二、先天优势

1.体育自身魅力

体育竞技有运动之美,其实这种美不仅是力量之美,也是精神与力量和技巧的融合之美。因为训练非一朝一夕能成功,但却有只争朝夕的拼搏和付出;因为训练成果非能一步登天,总是从业余训练起步,专业训练打磨,大赛锻炼而成,这过程可能会一帆风顺,但大多数运动员都经历各式各样的困境与挑战。战胜困境与挑战,就是精神丰盈,精神强大的过程。当然,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荣耀,当然是体育之美的又一呈现。而这些就是体育自身的魅力,为致力于成为强者不容拒绝的魅力。

2.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体育榜样很多,在国际大赛上披金戴银的是我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榜样。但更有一些老将在自己项目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毅然复出,重新恢复身体机能,重新站在赛场,期间付出的汗水真的难以想象。例如当年的熊倪,杨杨,冼东妹等为国复出。另外为自己省复出的就更多了。这些运动员身上体现出的大局观、荣誉感便是榜样。

三、基本原则

为更有效地做好体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一致,多渠归一

习近平总书记讲: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作出新的调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其核心,实现多渠归一。

2.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内涵丰富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形式,更应是内容。我们应当注意横向比较,纵向把握。将中外文化对比,引发自豪感,寻找差距,激发创新创造。将自身文化的多种形态,深入挖掘,开设不同类型的专题课程,用好第二课堂。要将老师讲解和学生践行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主动意识,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心融行。

3.注重层次,科学评价

因受教对象层次不同,体校爱国主义教育理应分层级分阶段,实行动态评估。让阶段评估与最终评估实现有机统一,让爱国主义教育阶段性明晰,最终效果确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逐層逐级上升,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四、具体做法

习近平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所以,个人觉得体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

1.落细落小:古人常说修身养性应做到慎独、慎孤。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因而我想说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落细落小。比如来自身边:爱日、爱己、爱群、爱家教育理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认清来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理应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理论导向:马克思主义思想直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应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只有落细落实,抓手明确,才能实现效果明确。

2.事事关心: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小家小情怀,更应是关注社稷民生大事大情怀。我们理应在国家安全、领土纷争、抗战纪念、斯诺登、中美贸易、中非、中欧、中日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角度,事事关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进取意识。

3.上下力行。教育离不开师资,爱国主义教育也离不开师资。学校要精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老师,帮学生扣好人生的一粒扣子。教育更离不开支持,学校领导要避免空谈误国,要实干兴邦,大力支持,科学指导,科学规划,上下力行,实现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的蓬勃开展和取得实效。

4.多性统一。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多性统一,实现内容的多样性,多层级,多目标,科学评估的多层级、多目标和最终教育效果的同一。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培养有用人才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爱国主义理应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德育热点问题研究》2012年12月第1版人民出版社赵志毅著

[2]《理解德育论》2013年9月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志兴著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9年3月18日

猜你喜欢

体校爱国主义德育
体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孩子们的冠军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