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2019-09-10朱凤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

朱凤

摘  要:“课程整合”是当下教育的新主流研究方向,纵观现状,实施途径更多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推进为依托。对于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兼小学品德老师来说,“课程整合”的突破口在哪里呢?笔者通过与德育工作“小鬼当家”活动结合来谈谈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一些收获。

关键词:课程整合;德育工作;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73-01

以“小鬼当家”来尝试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课程整合,通过一系列的自理能力及家务劳动的练习,孩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主动做事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原先丢三落四的现象明显减少,班里事务有人抢着干,学校的竞赛人人主动参与,食堂就餐打饭、盛汤、整理均自动化,一切进入良性循环。孩子们与人相处的能力、家庭的和谐度等都得到了提高。笔者思考着,《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整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实施。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为引领,分级落实

课程整合有很多种方式,比較常见的就是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超学科整合,但无论是哪一种,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引领不能丢。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拥有国家课程标准,比地方普通课程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基于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论证主题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先认真梳理教材,宏观把握每个年级学生应达成的目标,再落实到整合的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A、B两种目标:A目标是通过该课学习在年段必须达到的一级目标,B目标是参考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整合的实际可以涉及的二级目标。这样的目标层级的划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明确教学重、难点,从而有效地进行课程整合的设计。例如,社区系列活动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我们的A级目标是“认识社区环境和社区设施,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B级目标则是以小组为单位向社区建议活动内容,如,“捡垃圾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有能力的可以写或画简单的规划书。

2.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为单位,优化重组

我们这次尝试了学科内的整合,是以“主题”来组织单元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依据制订的主题,将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能力等组成知识体系,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更替,也对教材内容本身进行统整。整合不是盲目的重组,而是对学科内知识交融点进行科学设计,既考虑到学校地域文化,又考虑到学生实际,致力于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主题。

(1)单元内容与学校活动重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的,一单元4课组成一个话题,我们在整合时可以参考教材编排的主题。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一个或者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实战中体验感悟,知行结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实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例如,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啦》单元,旨在通过“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上学路上”四个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开学非常重视,往往会设计很多的开学季活动,如“点朱砂”“净手礼”“幼小衔接养成教育”“参观校园”等,这些内容和目标是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这些主题吻合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跟学校的“开学季”相整合,既节约了课时又拓展了课程资源。

(2)相关内容与社会实践重组

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到生活中去体验,因此实施课堂整合完全可以把活动的场所从教室延伸到学校甚至走出校园,教材也不限于课本上,可放大到广阔的社会和大千世界,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吸收综合性的知识。低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跟社区相关的内容很多,也能重组。社区不断规范化的进程中对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有许多考核要求,而学校学生的参与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所以我们老师可以跟社区的工作人员联系,各取所需共同完成彼此的任务,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空间向社区、社会这个“大课堂”拓展。而且我们往往能设计些探究性的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动手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类整合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把学生的社会活动、综合实践等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展实践能力,用一?种最深刻、最鲜活的教育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习惯、能力、认知的培养,拓宽了品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加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激励性评价体系为辅助,多元发展

构建多元整合评价体系是课程整合得以实施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多维度设计评价内容,有量化的指标评价,有描述性的语言评价,有学生自身评价,也有他人(同伴、家长、老帅等)评价。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学科特有的评价方式,也可以跟班级或者学校的评价方式相挂钩,改变了单一的课堂评价,并关注过程,注重个体性发展,追求长效。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面对整合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只有立足实践,基于学情分析,努力把握课程整合的原则,优化内容设计,不断创新,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成就课堂,成就学生,种植的一个过程,收获一种深度。

参考文献

[1]陈维东.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 科普童话,2019(22)

[2]董铁梅.激情—思想品德教学的催化剂[J] 山西教育,2001(13)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