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种常见辞格的艺术魅力
2019-09-10陈润秋
陈润秋
摘要: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对修辞的熟练运用,往往能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性。所以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有着对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本文,这里就简要分析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妙用,体会修辞能引起的语言魅力,以便,使我们更有效的把握作品,感受语言魅力。
关键词:修辞手法;文学作品;语言魅力
一、修辞以及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修辞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与文学作品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文学作品离不开语言的修饰,同样地,也离不开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某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借用修辞来传情达意,所以,文学越来越离不开修辞,不仅是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上,而且有可能在塑造人物形象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比喻、比拟、排比三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来表现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二、三种常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魅力的具体表现
(一)比喻
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也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示例:这绿绸给雨淋得脱色,李先生的脸也回黄转绿,胸口白衬衫上一滩绿渍,仿佛水彩画的残稿。
分析:这是《围城》中的一个小细节描写,例句的本体说的是“李先生的脸”,喻体是“水彩画的残稿”,喻词是“仿佛”。下雨的路途中,李梅亭因爱惜自己的新雨衣,所以借用了孙小姐遮太阳的伞,没想到雨伞退色,弄得自己满身绿渍。李先生与水彩画的脸此刻都是五颜六色,但是李先生的脸并没有水彩画那么精致好看,所以作者将李先生的脸比作一幅残画。巧妙的比喻形象地刻画出李先生此时的尴尬与狼狈,同时,也是对李先生做法的一种讽刺与批判,作者借用这个比喻,形象生物,不仅刻画了李梅亭此时的丑态,同时,也暴露了李的为人,进一步也可以推敲出作者钱钟书对他的态度,可见,比喻的精妙之处,在《围城》这本书的重要表现,使文章有特色,同时,也充实了人物形象,也从深处透露出作者的喜好。
《围城》就像一座深不可测的比喻矿藏,等待后人去不断发掘和探究。书中还有其他比喻的的类型。在一部作品中,比喻的修辞,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性格心理的刻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可以从比喻中看出,很多作品中,细节与情节的发展,对我们把握文章的脉络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二)拟人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也相当的精妙有趣,整篇文章文笔优美,行云流水,是不可多得佳作,值得我们认真欣赏与品味。现在,我们来谈谈《荷塘月色》中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分析:这一句话,把荷叶写活了,袅娜”是形容美女形姿的,“羞涩”是形容少女的娇羞情态的, 如此使用,写出了姿态万千的荷花,把开着的荷花拟为美人,把打着朵儿的荷花拟为含苞欲放的少女,让鲜活的景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一拟人,不仅符合荷花的情状,富有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赋予了他人的心理和情态,也饶有趣味。在作者当时的心境下,所看到的荷花,有如此美妙动人的姿态,不仅不受当时苦闷心情的影响,却带着一种乐观豁达的心胸,不受当时恶劣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观赏中透露出淡淡的喜悦,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面对挫折和失败,应当积极乐观。同时,这一拟人,在对语言的考究上以及情感上,透露出作者浓浓的真情实感。
拟人手法在《荷塘月色》中的巧妙运用,不仅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与优美,同时更重要是在于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展现得特别透彻。对作品语言的行云流水,修辞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待修辞,我们应当学会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来提高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展现作品的独特风格。
(三)排比
《故都的秋》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郁达夫先生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作者獨特的人生感受,以及对“秋”的独特情感。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的是这篇散文中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示例: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分析:这句话在这篇散文之中堪称经典之句,也是这篇散文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排比句,这几个偏正性的名词短语之间的排比,字字珠玑,有着明快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回环往复之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排比,突出的展现了北国之秋的宏伟壮观,同时,也说明了郁达夫对故国秋景的恋恋不忘,才会对故国之景有如此之深的记忆。简单的几个句子,却透着作者深深的情。此处的排比,同时,与下文现实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反差,使对故国秋景更加迷恋与向往。
排比,是这篇散文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对语言的琢磨,更在于作者通过排比之句,使我们看到他的深情,他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与留恋。
三、综述文学修辞的艺术魅力
上文只是对三种常用的文学修辞进行的分析,以及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格的使用远远不只是这三种,正是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能让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精彩。我们在上文分析过《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很明显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用了一种修辞格,而是通过对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合用,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显得格外富有魅力。又如,在《故都的秋》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也是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的活用,才使得作者的情与理有趣同时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此种种,在文学作品中,正是大量修辞手法的配合使用造就了文学作品的文采和魅力。同时,也表明一个事实:修辞的魅力更多的时候来源于不同修辞手法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社出版社,1991.
[4]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6.
[5]郁达夫.故都的秋[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