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分析
2019-09-10朱群侠
朱群侠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材从以往更加注重教育性,现在逐渐转变为更加注重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結合。教育是目的,趣味是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育是学校的外在行为方式,趣味则是学生内在动力的源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3-0137-01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学习特点等角度出发,提出为什么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保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不可缺其一。特别是低年级小学教材,更是保证了趣味性的一面,无论从封面、文字、内容等等都较以往教材有很大改进。因此,在保证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同时,授课教师也要保证在教学方面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而非只是一味的将教育目的放在首位。
1.与时俱进 因实际需要而定
教育性是教材编订的主要目标,国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育性与趣味性目标的实现需要教材的实用性作为保障,特别是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其实用性可以表现为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个人文化、识文断字的能力等等,从而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具体要求就是编订教材时,要与时俱进,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主流价值观、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以及时代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并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点等等。汇成一句话,就是编制小学语文教材所考虑的教育性,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
例如,我们常说的“保护生态”就是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要对这一方面进行考量,小学一年级课文《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这是根据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文化影响下精彩篇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能够达到在小学生幼小心灵中埋下一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爱心种子的目的。也就是说,透过爷爷和小树的亲密关系,既能达到教育性的目的,也不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此外,在编写教材时,想要达到教育性的目的,还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取螺旋上升式的方法开展工作。
2.博采众长 丰富教材内容
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更多的是偏重于教育性,趣味性明显不足,教材内容多以知识内容为导向,而非以思维、兴趣、思考方式为导向,这就让小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客观接受,缺乏情感,过早的失去了对知识应有的情感体验,缺少对知识的正确态度。提升小学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并与教育性一同寻求一种平衡,可以充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并将原来知识比重过大的内容予以淡化,提高教材的科学内涵。为此,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一定要博采众长,达到小学阶段综合教育的目的。
中华灿烂文明五千年,要增强小学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应该并不是一件难事,一方面,编撰教材可以考虑历史人物传记的趣人趣事,以趣事育人,以趣人交人。同时,寓言故事、文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汉字游戏、猜字游戏等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增强小学语文教材趣味性的有效材料加以考虑。另一方面,想要做到博采众长,必不可少的便是外国文学精选,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引导性选入,更重要的是以国学经典为重要内容。国外经典文学片段的采用,也是集众家之所长的体现,神话故事、预言传说等等都可以作为趣味性拓展,编制在教材当中。以趣味性为引导,加强小学生识字、断文的本领。
例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选入,就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最好体现。丑小鸭的经历充满了童趣,可以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有兴趣阅读,但背后深层次的故事就需要教师加以讲解,从而达到教育性的目的。丑小鸭经过种种磨炼,最终发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一是告诉同学们不能妄自菲薄,对自己要有自信;二是无论怎样自己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成功因素;三是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坎坷。
3.权衡关系 发挥教学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除了在教材内容上通过文章、文字、图文等材料进行丰富以外,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教学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教师是将小学语文教育性与趣味性融合的实践者,否则教材制定的再好,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懂得照本宣科,也发挥不了教材原本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权衡好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如一年级学生要多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高年级的学生便可偏重一些教育性,寓乐于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综合功能,只有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更多的快乐,更愿意学习教材中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将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就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等诸多方面,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能够以兴趣入手,引导他们保持思维的敏捷性,而并不是一味的死读书。同时,它也是在保证我国小学生在校期间,童年学习生活能够富有更多趣味。
参考文献
[1]刘贤法.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解析[J].名师在线,2018(04):12-13
[2]赵云英.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教学研究,2017(05):05-06
[3]于海昕,周春玲.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因与实施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8(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