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拱宸桥·记忆”APP平台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2019-09-10沈璐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多元互动课程资源

沈璐瑶

摘 要:目前,教育信息技術在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普及,也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思想。拱宸桥记忆APP平台就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产物,是链接幼儿园园本课程与运河文化之间的桥梁。本文分别从平台设计与平台运用两方面进行阐述,借此来促进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幼儿、家长、幼儿园之间的联结。

关键词:“拱宸桥记忆”APP ; 课程资源 ; 多元互动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位置的优势

一座拱宸桥,千年大运河。我园毗邻拱宸桥,紧邻“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里的“拱宸桥历史文化”是童年旅行中不可错过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已有经验的梳理

他们享有的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他们对周边资源的经验是零散的、不全面的,需要在体验中积累更丰富的经验,需要通过主题教学来建构相对完整的经验,刚好可以借助APP平台将这些现实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由点及面,梳理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进行整合拓展,形成幼儿视角下的“拱宸桥·记忆”。

(三)旅行课程的建设

我们在课程开发时,也注重对环境资源的审议,同时也会生成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共享,在大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建构与管理课程资源,并借此与家园进行联结,集幼儿、教师、家长三方之力共同助力旅行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实践

本研究的实践操作分为“拱宸桥记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平台设计

1.板块设计

“拱宸桥记忆”APP的界面根据旅行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板块设计,主要如下:1.首页,主要呈现幼儿园的活动、周边3D地图、馆藏精品的一些介绍;2.活动,以主题活动、传统活动或者亲子活动的方式呈现各个班级开展的拱宸桥记忆活动;3.发布,多样化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拱宸桥记忆。4.发现,主要分为聚宝盆、课程中心以及明信片;5.我的个人页面,包括个人旅行记忆、参与的活动、班级活动圈。

2.功能设计

“拱宸桥记忆”APP平台的功能设计分为个人记录、课程管理、多元互动三方面。

(1)个人记录

生活在拱宸桥边的我们,会发生很多有意思、有纪念意义的小故事,可能是幼儿园活动带来的体验,可能是发现了运河边的杨柳树上的鸟窝,也可能是博物馆里的大发现,老师以及家长可以上传到APP里的“旅行记忆”里,保留孩子独一无二的童年记忆。

(2)课程管理

项目在开发时创建了“课程中心”,此板块根据旅行课程实施方案分为了场馆学习、文化故事、自然探究三个部分来进行课程管理。该板块会呈现幼儿园在 “拱宸桥记忆”特色课程开发中的资源,课程组根据相应类别进行上传,也方便浏览与共享,同时我们也设计了“活动”板块,来保证拱宸桥记忆特色课程的有效落实和实施并支持课程管理。

(3)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主要指人机互动、家园互动和幼幼互动,比如幼儿利用一体机平台与周边运河资源展开互动,课程管理里提到的“活动”板块,家长参与的家园互动,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圈”“明信片活动”可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活动交流,增加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交流互动的频率。

(二)平台运用

幼儿园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拱宸桥记忆APP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人机互动、故事留痕、资源创生三方面展开阐述。

1.人机互动

人机互动是“拱宸桥记忆”平台里最常用到的一种模式,是平台应用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借助人机互动来进行路线设计、内容了解以及活动组织。

(1)路线设计

“拱宸桥记忆”平台里会呈现周边手绘地图,通过简单易懂的图标来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周边资源的大概位置。通过与一体机的互动,了解博物馆位置,进行路线设计。

(2)内容了解

在一体机里呈现了多个运河资源,借助幼儿与一体机的互动,幼儿可以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展开进一步探究。

(3)组织活动

平台中“活动”板块可以支持主题行进,借助该互动可以方便地发起活动,同时与活动相关的内容都能在活动过程里呈现,教师在活动结束能进行总结,给活动记录带来了便利。

2.故事留痕

故事留痕是平台应用里最常见的一种记录方式,通过视频、文字、明信片等串联起来的小故事来分享活动的感受、亮点、疑问、收获等,我们将故事留痕分为亮点记录、感受分享、收获交流三方面,家长借助“旅行记忆”的功能用故事的方式及时记录下孩子的亮点,并针对相应的活动中分享感受,分享收获,互动交流。在APP中留下的故事痕迹,也将一直陪伴在孩子的左右。

3.资源创生

资源创生是在平台中支持课程创建与管理的主要途径,资源的创生主要为社区引入、教师整理、家长提供三方面。

(1)社区引入

社区资源的挖掘需要集结社区的力量,于是我们积极与社区保持联系,我们将博物馆内的一些原始资源引入到APP中,比如物件介绍、3D网络展厅等,形成APP平台中的初始课程资源。

(2)教师整理

在主题行进之中,我们会生成很多的课程资源,比如家长的分享、幼儿的表达、教师的发起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梳理,并构建成相对应的课程资源。

(3)家长提供

家长在活动互动时能够提供资源,除此之外,家长和孩子在运河边的新发现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比如家长在班级活动圈里发布的“方回春堂”“衢州烤饼”的小故事等等,能引发幼儿兴趣让其产生探究欲望的都能成为我们的资源。

三、研究成效

(一)收获APP平台,促进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

经过两年左右的研磨与开发,我们欣喜地收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平台—“拱宸桥记忆”,它实现了资料数字化、存储云端化、教学网络电子化、家园交流平台化,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园的信息化特色建设。

(二)创建多方资源,助力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

该平台将社区资源与基础课程中的主题活动进行联动,加以整合设计,辅助园本课程建设,形成幼儿园课程资源库,丰富了课堂教学,让资源变得动态化,通过多次的幼儿园活动与亲子活动,在APP中积累了较多的活动资源,课程组进行筛选并更新资源库,方便幼儿感受与体验,方便教师了解园所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更好地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助力。

(三)提高互动频次,增进了幼儿园的家园建设

这一年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助APP记录浸润在运河环境中的幼儿每一次的体验,家长通过APP了解到幼儿园正在进行的内容,陪伴幼儿进行周边社区旅行,增进亲子陪伴体验,促进了幼儿园的家园建设。我们运用“拱宸桥记忆”APP平台后台的统计功能,统计了一个园区家长与教师从APP创建完成到如今APP使用次数进行了对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根据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和家长的使用频率都在不断的提升,其中3月进行刀剪剑主题时到达了高峰,可见当时的互动最为频繁。

同时在此次研究后,我们对拱宸桥社区资源的挖掘越来越丰富,期许我们能与文化共成长,并去推广它,让周边的运河资源让更多的人知道,形成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模式,将蕴含历史底蕴的运河文化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萍,胡春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效[J].中外交流,2018,(11):241.

猜你喜欢

多元互动课程资源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