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种合作教学方式 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0卢莉
卢莉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弱,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会死记硬背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科技才能进步。因此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会了合作,走向社会才能更好的与人合作,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小组合作 科学 能力
科学课堂中经常要做一些实验,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实践有助有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科学课的上课效率。我们在教学中适时的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可以使同学们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对学生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可以培養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在科学课中经常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就会把这种合作意识运用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在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由于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多而繁,学生们通过听讲、自学的方式很难掌握,我就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不懂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自己研究不透的问题可以拿出来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树立起了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以后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奉献社会。
第二,可以强化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种学习动力会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从而不断地走向成功。在教学《做框架》一课时,我让学生小组间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少的筷子承受更多的重量,学生们都积极地想办法,做试验,教学氛围良好,当有一组学生做的框架承受起十几本书的重量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有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种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创造。在学习《用纸造一座“桥”》时,学生用准备好的报纸、尺子、钢丝、胶带等材料,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利用前几课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性制作出了许多既新颖又能承受较大重量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第四,可以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提问,给予学生适当的探索时间与空间,就可以让他们张开翅膀在广阔的实践情境中去探索,这样学生就由“学会”变成了“会学”,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能量与太阳》一课时,当学生们得知世界上的不可再生能源即将用尽时,他们就通过查找资料,深入地展开调查和研究,对能源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和实践意义的想法。
第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小组合作中,经常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资料,他们在查找、收集的过程中能调动起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们会带着问题在课外继续研究,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时,课前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方面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课后,学生们又对“谁先迎来黎明”,“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受益颇深,感慨良多。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呢?
首先,要适时的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如在教学《它们吸水吗》、《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等内容时,我就采用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能够较好地参与到学习、研究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有的时候,可以四人一组,有的时候可以二人或六人一组,要视情况而定,可以将课桌摆成马蹄形、丁字形或波浪形等,在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我怕学生都挣着用滴管,稀盐酸会溅到皮肤上,因此我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结果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细致的研究,效果良好。
再次,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活动起来。活动前,可以先选好组长,让小组长组织好同学进行活动。有时在活动中我忘记选小组长了,结果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活动效率也不高。如果我们选定一个好的小组长,就为学生们的有效实验起到了助推作用。在进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空气占据空间吗》等课的教学时,我事先选好了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因此上课的过程进行的非常顺利。
第四,要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进步,我们可以让小组间比一比哪一小组最先做完实验,哪一小组得出的结论最正确,哪一小组展示的成果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学生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努力为本组争光。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我让学生分组研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所要实验的东西很多,但同学们活动迅速,实验进行得井井有序。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有的小组学生合作积极,动作迅速,而有的小组学生合作被动,行动缓慢。
二、小组成员中常常只有一两个学生很积极,而有的学生好像无事可做,还有的学生趁机讲话,表面上讨论热烈,实际效果不好。
三、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观察,不能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疑问。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有的教师认为合作教学的方式好,每堂课都用,一用就是一堂课。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教学呢?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等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果一个小组都是优等生,另外一个小组都是学困生,就不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争。
其次,教师要确定好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可以将小组成员分为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各司其职,不会出现只有一两个学生独占鳌头,其他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再次,教师要当好促进者的角色。要有良好的组织学生合作的能力,起到协调、激发、监控、反馈的作用。要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提供帮助。
第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合作。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创造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并且要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第五,教师要把握好合作教学的度。不能所有的内容都用到合作教学,也不能一节课都运用合作教学这一种教学方式,要预先设计好内容与时机。将个人独立学习、全班统一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不再是死板的,而是和谐、活跃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热烈讨论,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惫。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我们要使用好合作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创新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