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9-09-10雷晶钰
雷晶钰
摘 要:初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就如同一张有待绘画的白纸,就看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意识和方 法了。有句俗话这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起步阶段的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后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为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做保障。那究竟如何才能在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认真态度;强化检验意识;定时整理错题
学生新知识的接受,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积极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当然学生在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课堂中认真听讲是最基础的,学生要特别抓住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归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当然贪玩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大多数学生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更需要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养成严谨认真态度
在学生平常的数学练习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仅仅用眼睛瞟了一下题目就开始动笔写,这样往往一动笔就会出现错误。当说明错题原因的时候,学生往往用自己没有认真读题来解释。其实这样不难明白,大多数情况下出错并非都是由于粗心,而是因为没有好好审题。而要是想让学生自己养成不管是听课还是做题的好习惯,单凭错后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更正,因此这个习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需要教师下功夫督促学生逐步养成。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小节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繁琐,学生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差错。我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训练一些题目,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方式去完成,还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更好培养严谨态度,因为在课堂中的时间有限,所以家庭作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我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程度,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课堂内容复习一遍,这样一举两得。
二、强化计算检验意识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以计算为主,因此学生将计算题算对非常重要。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由于一时的不认真或者是别的情况就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而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强化学生的检验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在数学学科中,其实检验意识在每一门学科中都能有所体现,做题的时候具有这种习惯,能将出现错误的几率降到最低,便于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小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的兴趣。我会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我会提前准备好计算的题目,我在黑板上写上一道题,规定时间然后就让小组学生进行计算,答对题目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这次的游戏中强调的是答对题目,这就在暗示学生计算完成之后要进行检验,这样正确率才会更高。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计算能力,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三、定時归纳整理错题
其实,在学习当中尽管题型千变万变,都离不开核心知识,而学生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把控不够。常常容易把一些简单的概念复杂化,或者容易把一些复杂的概念混淆到一起,这样很不利于学好数学。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新的阶梯,因此在学习中,许多学习习惯都容易在这个阶段养成。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做过的题目还会出现错误,这就是因为没有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和进一步思考,所以做错的题目由于没有找到关键点还会出现相同的错误。这就需要学生定时整理自己的错题,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
例如,在教授“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会牵扯到实际问题,还会出现不同的题型,因此学生在做题时多多少少会有些吃力。而针对这一小部分内容,学生可以对不同的题型做成一个错题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翻看错题集,及时找到不同题型做题的方法,使知识点得到及时的回顾。更方便的是可以在期末的时候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的复习,不同部分的错题集便于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形成一个数学知识脉络,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寻找联系,对于学生的后期复习是很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好的学习方法成就高效学习。学生的学习之路,重在起步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搭建坚实的知识基础。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的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教师要将课堂中需要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相统一,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将教学方法方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并且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邹晓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吴文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