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陈丽玲
陈丽玲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的改革,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要继续沿着正确的改革道路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合理的引入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一步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學经验总结,就互联网+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所谓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以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引,以信息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形象性和趣味性,高中数学教师要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积极的探索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借助互联网+进行有效备课
教学准备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升数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教授效果等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准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例如,在学习《集合》章节内容时,其一,分析教材、学情。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有关湘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具体模块组成、章节具体内容等,对于学情,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在线摸底考试等有效手段,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并利用大数据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化和全面化的分析,有效的对学情和教材进行把握。其二,设计教学目标。在目标的设置上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些其他优秀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并结合上述的教材研究和学情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如可以设置如下教学目标: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②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③掌握集合的交与并等等,让明确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助力数学教师教学精准性和目的性的提升。其三,精心教法。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软件进行模拟讲课,并根据录像观看自己的讲课情况,以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对教学的流程进行优化,从而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提升备课的质量
二、借助互联网+开展形象教学
信息技术的优势自然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的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有效的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不断的降低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全面的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力和生机,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小节内容时,其一,教师可以借助GIF图片向学生动态化的演示一个对数函数运算的小案例,让清晰的画面和有效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并让学生对对数函数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其二,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该节课的知识模块的构成,如清晰的展示出以下内容:对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运算律;对数函数的图像;对数函数的性质等等,让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模块组成有一个较好的认知,提升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其三,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沿着思维导图的指引,借助模块化的微课视频对以上的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微课视频讲解中较好的把握该节课每一个知识模块内容。从而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全面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借助互联网+进行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在数学课堂具体学习情况的再现,良好、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有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查漏补缺工作,进而不断的巩固其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较为真实的反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助力学生的改进和提升。例如,在学习了《幂函数》内容后,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PPT课件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该节课教学内容,并通过随机提问软件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让学生对PPT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回答,根据回答的情况给予学生现场评价。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开展线上评价,如将该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制作成电子测试卷,让学生在线作答,同时借助相应的软件进行自动化评价,给予学生指出改进的建议等等,不断的提升评价的效能。
总之,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将该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有助于激发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不断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形象和具体性,数学教师要积极的研究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应用策略,有效的借助该教学模式全面的提升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不断的助力课堂教学水准的提高,为班级高中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兆刚.“互联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畅想[J].传播力研究,2019,3(25):207+209.
[2]管培祥.“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89.
[3]曹洪艳,娄树庆.互联网+时代高中数学教学困境与突破途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