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教材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9-09-10张金花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张金花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阅读理解、读写的结合、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综合素质的养成、经典文化的传承。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诗词文化更是一绝,古诗词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是最具有我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我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历史所在。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诗词学习现状和如何在部编教材新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做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表达、优美的音韵体现着中国人的独特审美。小学阶段是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升审美、促进表达的黄金时期,因此,部编教材增加了古诗词教学内容的比重,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涵养小学生中国人的精神气象,体会中国人情感审美的独特表达。语文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古诗教学守正创新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优化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1 小学语文诗词学习现状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文体意识,教学模式化。教师对古诗词文化缺乏基础性研究,教学停留在内容讲解、主题表达的机械分析层面,不能从诗词文体的独特性出发,解读、设计和开展教学,充分展示诗词在语言构造、意象创造、意境创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降低了诗词的审美趣味。

(2)沉入吟诵不足,语感培养弱化。多种形式的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而且诗非读不能解其味。但小学诗词教学课堂上,读不足而讲有余,教师用大量无效的琐碎问题串讲诗句大意,没有给学生留足沉浸朗读、吟诵时间。学生不能通过读、悟触摸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表达的艺术魅力,降低了语言感受力,更不能进入审美境界,形成学习的愉悦感。

(3)讲解代替品味,思维发展受阻。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审美创造。作者或寓情于景,或借物达意,其中蕴含着作者自身对人生、对社会、世界的思索与认知。因此,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生命的追问。而这种深沉的思索与感叹并非是教师的讲所能传递出来的,是需要学生结合资料在反复吟诵、品味、联想、想象中完成意象的再造和情感的转化。但许多语文教师始终不敢不愿放弃讲,逐字逐句分析,机械讲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自主表达的权利,抑制了学生的独特思考和独特表达,不利于学生创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4)忽视习惯培养,语用体现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语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独立解读诗歌,继而增强表达感染力的技巧和方法。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往往将全力用在诗歌内容的理解上,而在学习理解方法、加强语用迁移上明显不足,将效果评价仅仅停留在默写和背诵上,降低了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效用。

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2.1 提升教师诗歌素养,增强诗词教学魅力

教师的诗歌素养决定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否到位。因此,教师应增强诗歌积累,多阅读诗歌鉴赏类专著,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叶圣陶《谈古诗词教学》等,做到达人先达己。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就能产生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登鹳雀楼》,作者将气象开阔的诗歌意境、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凝练在20个字的作品中,其结构的奇崛和表达的通畅让人叹服。教师教学时,如何能深刻领悟其精髓,就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结合背景、领悟诗情,让学生感受优秀诗歌是怎样通过精妙的语言和巧妙的意境构造完成传情达意的使命,这样有助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2 加强教学设计,重视诗词品味提升

古诗词篇幅虽小,但教学却讲究设计感。好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沉浸在诗歌丰富的意境之中,创设出浓浓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诗歌本身特点,尊重学生学习诗歌的基础,领会课标精神,巧妙设计学习流程,优化教学模式,努力尝试一课一设计,一诗一特色。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诗词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游览过西湖的同学展示图片,尝试用现代诗歌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突出表达出西湖之美、游人之乐。然后再引出诗人苏轼,简要介绍苏轼作品的风格特点,让学生猜猜,苏轼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与自己眼中的、文字里的西湖有怎样的不同。接着进入本诗的吟诵赏读中,抓住第四行“浓妆淡抹总相宜”领起全诗对西湖的描写之妙。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出围绕这一句的关键词句,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构想画面,与自己的作品对比,理解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2.3 加强课堂转型,提升诗词思维培养

现代阅读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品质培养。诗歌教学中的思维培养体现在学生能根据作品词句自觉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在深入阅读中对作品表达的情感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诗歌创作的手法开展分析,在批判性的讨论和交流中,完善对诗歌多元而完整的解读。例如杜甫的《绝句》教学时,可让让学生针对诗中描写的四个独立的景色,联系杜甫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开展质疑。例如这四个景色有什么联系?其中各有怎样的象征意味?前后每两行诗在描写景色上各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诗人此刻内心依旧焦灼苦闷,该诗会是怎样的表达?等等,这种来自学生角度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诗歌本身的主动思考和和表达鉴赏,利于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

3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词教学作为现代阅读的特殊内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国文化精神,养成中国特色的审美表达习惯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因此诗歌教学的创新始终在路上,希望更多一线教师加强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叶长海.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秦治红.浅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學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作者单位: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