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物象为骨,探究意象的约定性内涵

2019-09-10薛莹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杨柳岸寒蝉雨霖

薛莹

摘 要: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不仅超越了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凝聚着人类无数的感性经验和人生体验。笔者认为《雨霖铃》的教学应注重“物象”,即以物象为骨,对“蝉”“兰舟”“清秋节”等具有约定性内涵的意象进行解读。解读余韵难穷的意象,使学生既能欣赏其间具有色彩、线条、声响、形态、质地、动作等感性形态的显性意象,又能欣赏由此类显性意象带来的延伸和拓宽了的想象空间,进而深入体味《雨霖铃》的内层意蕴。

关键字:《雨霖铃》;意象解读;离情别绪

柳永的《雨霖铃》中所糅合的“寒蝉”“长亭”“兰舟”“杨柳”等诸多景与物,是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逐渐具备了约定性涵义。《雨霖铃》全篇诸多的意象,不仅传达着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伤感情绪,也负载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灵体验,因此无须特别的语言提示,离愁别绪的体验就能在读者心中启动。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此类意象的约定性内涵,课堂教学解读“意象”的目标正在于召唤出学生对意象的原初感受,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细化和深化学生对意象的深层感知。

1.寒蝉

蝉是一种春生夏长,夏长秋亡的动物,它在地下生活三五年,在地上生活只生存十几天,短短十几天后就要死去,因此在古典诗词里蝉常常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这里还是一只寒蝉。何为“寒蝉”?蔡邕《月令章句》记载“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寒蝉”如何?《礼记·月令》中记载“(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一场秋雨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寒蝉凄切”放在词的开头,正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凄”声拉长,“切”声短促,鼓励学生以声动情。

2.长亭

《辞源》将之解释为“秦汉十里置亭,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也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说是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因此古人非常看重别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一别就在长亭,长亭成为古代送别的代名词。对高一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点并不难,也无需多言。那么难在何处呢?难在对“长亭之别”的体验。现代社会交通的便捷减弱了学生对送别之伤的感知,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引入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送别片段——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虽是夸张,却写尽离人的“憔悴损”,以此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送别的哀婉与惆怅。

3.帐饮

从汉代以来就有在京城的城门外设帐,摆酒送别的习俗。南朝江淹《别赋》中的“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唐代王维《观别者》中的“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中的“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不一而足。词中,柳永离京南下,这一去不知道能否归来,归来后不知能否重逢,词人不直说离别令人伤心,而借“都门帐饮无绪”,即面对美酒美食的无心饮食,言说离别之伤。

4.兰舟催发

“留恋处、兰舟催发”,类似的场景在诗文中并不少见。刘克庄《长相思》的“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林逋《相思令》中“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均是如此。一对情人在江岸,泪水盈眶,难分难舍,可是无情的潮水涨起来了,无情的开船人一遍遍催促。教师和学生一起捕捉画面中矛盾冲突:情深深意绵绵的不肯走和开船人再三催促的不得不走。

5.冷落清秋节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管子·形势解》)秋风多厉,万物蛰伏,草木凋落,基于如此生物感受和心理体验,原型秋意象的内涵是凄厉惨然的。再加之离别,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别赋》),帮助学生感知其间蕴含的忧愁幽思。教师进一步提醒,《雨霖铃》中将离别的悲苦和清秋的凄凉叠加在一起,正如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清秋之别,情何以堪,人何以堪。

6.酒

借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學生能直观体认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喝酒是消忧解愁的好办法。“今宵酒醒何处”,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此处正对应了“都门帐饮无绪”,词人虽然无绪,但以为喝酒可以解一时烦恼,由于借酒浇愁,结果他还是喝醉了,这是醉酒,更是痛心。“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醒了”也意味着“愁醒了”,酒醒之时,自己早已在千里之外,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之中孑然一人,此处为之后的写景抒情蓄势。

7.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被称为“千古俊语”,它抓住了诸多意象,岸边的杨柳,黎明的冷风,天边的残月,而这些意象和离愁别绪妥帖地联系在了一起。“柳”与“留”读音相近,“柳”者,“留”也,是不忍心分别。晓,拂晓、破晓、报晓。秋天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凉爽,而是凉意。“晓风”意味着离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意味着人团圆,那么月残则意味别离。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艺术鉴赏要引导读者从有限感知进入无限体认的境界,在“意”与“象”、“人”与“文”之间多走几个来回,经由“知文”到“知人”和“知人”到“知文”的双向审美,我们才能对《雨霖铃》的“言”“象”“意”有深邃的体悟,才能更好得推求作品的意图,探求作者的情感,才能让如《雨霖铃》般的传统经典诗词超越时空,永远生发着鼓荡人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2]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3]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孟凡军.古典诗词意蕴的立体建构——以柳永《雨霖铃》为例[J].中学语文,2016:45-49.

[5]曾昭岷.柳永及其《雨霖铃·寒蝉凄切》[J].中学语文,1983:9-10.

[6]余芳.借离别之情浇胸中块垒——慢读柳永《雨霖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57-159.

猜你喜欢

杨柳岸寒蝉雨霖
宁静(外二首)
虞美人
阜南春
上林春令·滋味
题庐山三叠泉
苏幕遮·春游遗爱湖
一字一句总关情
圈里事儿
朝花夕拾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