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2019-09-10陈丽平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

陈丽平

摘 要:初中历史是初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历史是不能更改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历史记忆,还能为学生建立质疑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思维。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搜寻历史教材结论证据,以讨论式课堂培养学生的证据思维,建立历史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证据意识

一、初中历史培养证据意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公民的思想也经历着巨大的震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在蔓延,正在挑战社会秩序的底线。尤其是在信息接收渠道增多之后,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度增大,在一段时间内,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青少年犯罪事件、侵害儿童事件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证据意识是公民理性思维的表现,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思想素养之一。就初中历史开展证据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从物质客观性出发,进行理性思考,能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基础素质,为社会风气的转变助力。

新课改以来,要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张“千人千面”式教育。证据思维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据思维能为了解事实提供更有力的保证,为学生树立证据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利用法律保护自我,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思想,避免学生受到片面性信息影响。

历史学科是以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作为教育的素材,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是真实存在过的事件。历史无法重现,我们只能通过已有的记载材料对历史进行剖析,以史为鉴深化思想认识。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材、了解的资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而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证据思维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以最大可能还原事件,尊重历史。

二、深入剖析教材强化历史真实性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信息载体,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素材。初中历史从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接受能力出发,对历史进行有选择性的教育,在实践中,历史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局限性,很多部分的内容可能是以涵盖形式说明,对于其中细节,不免有所疏漏。教师若想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证据意识,则要深入剖析教材,以证据作为教材中连接实践起因与结果,强化学生的证据思维。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并扩充教材内容,利用互联网亦或者电子图书馆针对历史教育的年代、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给予学生一个满意课堂。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授课,如制作PPT、利用电影、音频、搜寻图片等行为加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三、以课堂质疑加强证据意识培养

初中历史教材简单,大多数情况都是对某一事件进行简单描写并给予相应的结果,并没有完全呈现出历史教育的复杂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上以教材中的事件作为开端,让学生进行质疑,以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师在讲授资产阶级革命部分时,向学生提问,“如果蒸汽机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资产阶级革命能不能成功?”

同时,教师可以建立情境联系,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学生树立证据意识。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学习目标认识不明确,文化知识水平薄弱,导致教师在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教材的诵读与简单的引导提问,这并不利于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也不利于创造力的提升。通过简单的情境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以合作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证据意识

在新课改之前,大部分教师持传统数学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主张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模式,主张利用大量的习题、背诵概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用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面向多样化、全面化。合作教学法也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种通过加强合作教学,以达到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充分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创造机会,要给受教育者进行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让小组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证据意识。

课堂是教师和受教育者互动的绝佳场所,也是教师观测受教育者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的重要时间段。初中阶段阶段的课堂时间普遍为40到45分钟,所以要确保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有意义的,有必要的,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熟练把握时间、次数,要保证进行必要的生生、师生互动。

五、推荐学生阅读加强学生证据意识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去閱读,就没有思考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教育,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转变学生的认知,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加强学生的历史证据思维,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历史成绩。

结语:

证据意识的培养是系统性的,并非一蹴而就。在历史学科教育中,教师仅仅从教学方法与途径角度进行探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专家就更深刻的层次进行探讨。但是,教师并不能放弃对学生进行证据意识培养,而是需要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电信技术,严谨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论证性,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通.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刘心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J].文教资料,2018(11):236-237.

[3]杨琨.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历史教学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