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细节指导更有效

2019-09-10顾婷婷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例文行文距离

顾婷婷

摘 要:作文教学通常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一块,指导作文难以周全,批阅作文十分辛苦,评讲作文更加不易,而且,往往收效甚微。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这是语文课改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高中作文;讲评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解决知识与生活积累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练笔。我们采取要求学生每周摘抄至少千字的做法,摘抄的内容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有时教师也会印发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材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日积月累,几年下来,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及材料运用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至于多练笔,也有量的要求,一般是每周写一篇千字文。

在引导学生“积累”的同時,要讲究作文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精心做好对学生作文的评讲最关键。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必过于细致,但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且给每篇作文都打分或写上评语;每次作文批阅后,经总体分析、归纳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审慎地进行评论和讲解。若个别学生还有疑问,鼓励他们课后多与老师交流、沟通。

为了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每次作文评讲针对一个方面,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

我在布置学生作文时,都对学生讲明,这次作文侧重练什么,须注意什么问题,并明确提出训练的要求。如写“共享时代”这一材料作文时,重点解决如何处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将文章写出层次;写“距离”这一材料作文时,重点训练作文如何做到行文集中在“矛盾”这个话题上,等等。

每学期作文评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须尽量形成有系列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训练,从而保证以评讲引导训练,针对性强且有实效性。

二、评讲力戒空谈理论,多作切合学生作文实际的具体指导

每次评讲学生作文前,我都要归纳出学生作文中共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设计评讲方案,酝酿评讲语言。方案要切合学生作文实际,点拨到位,指导具体;语言要通俗易瞳,少讲概念术语,力求解决问题。

如学生的议论文习作常出现“跑题”现象。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作文“跑题”,都是因为学生只是截取作文题目中一个关键词,不能统观整个作文题目,这使得文章在立意时关键词就没有抓准,进而导致立意的偏差,在写作时也就离开了议论中心或主题了。于是,我在作文评讲中,让学生重点讨论分析作文的题目,从作文题目中圈出不少于三个关键词,然后再由关键词串联成句,进而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议论文要围绕论点展开论证。那么,怎样才能“展开”论证思路呢?我教学生的方法是:面对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打开思路;再指导学生分析例文,研究如何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阐释与论述。

评讲学生作文要做到指导具体,教师先要做批改作文的“有心人”。不但要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相对好的文章及片段,还要注意发现反映不同类型问题的例文。在评讲中,把好的作文展示给学生看,可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把“问题”例文交给学生分析,也可用实例引导学生晤出此类文章该怎样写。

三、评讲关注作文的整体性,培养学生行文的整体意识

有些学生文笔很好,作文内容也有独到之处,但是行文过于随意,缺乏整体构思。这样的学生写考场作文,由于阅卷老师没有时间细细品味琢磨,往往很吃亏。教师评讲作文,要善于引导他们明白:写出一篇文章,给人以整体感很重要。一篇内容混杂、语言疏漏的文章,哪怕不乏真知灼见或精彩片段,只要缺乏整体性,时而离题“发挥”,就不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在评讲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认真审题,扣题行文,学习合理、有序地组构材料和语言,并从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入手,写出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结构紧凑、语言顺畅的“完整”的文章。

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将自己的思路条理化、清晰化。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评讲作文,指导学生找到每篇作文扣题的“切入点”,能够将写作材料有机“串联”,组构成一个整体。如练写材料作文“距离”时,如果泛泛而谈,从什么是“距离”,谈到生活中的“距离”现象,再分析怎样解决这些“距离”,如此一铺开,凭中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所有的“距离”都只能蜻蜓点水,也即什么“距离”都写到,但什么“距离”都写不清楚,更不要说去解决“距离”了。还不如集中笔墨写一个主要的“距离”,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清楚,写透彻,比如集中写面对这一“距离”应有的态度、解决这一“距离”的主要办法等。如有学生突出写明“面对生活中无形的距离”,自己的态度是“距离产生美”,概述“距离”现象后,就单刀直人,直奔“距离”的实质加以阐述;也有学生集中写“解决距离的三把钥匙”,从解决“距离”的做法切入,文章虽谈不上立意深刻,但行文条理清楚,论述内容集中,有较强的整体感,读来一目了然。

高中学生在训练中形成了作文的整体意识,就会在作文的整体构思上下工夫,寻找扣题写作的切入点,从而就能化难为易,写出较好的文章。如某区一次统考的作文题是“人在景观中”,审题和立意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位考生紧扣“人”与“景”的关系,选择“赤壁”为背景,写“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曹操、周瑜,写他们在此“景”中所展现的风采,引述出“我”到赤壁的观感,整篇文章借题入题,构思精巧,很是出挑。我平时注意收集这些例文,便于

作文评讲中用来引导学生在整体构思上精益求精。

在每次作文评讲中,我都要用几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对所写话题的思考说出来,和学生进行交流,作为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参考,引导他们力争在作文立意上有所提升,引导他们不要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得更高,想得更远,逐步掌握提升立意的思维方式,逐步提高作文的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议论文三要素不应否定[J].邓木辉.  课程教学研究. 2016(09)

[2]从《作文讲评五十例》看于漪作文讲评的特点[J].陆桂林.  教学研究. 2015(05)

猜你喜欢

例文行文距离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距离美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距离
床到马桶的距离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