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

2019-09-10魏翔宇

高考·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魏翔宇

摘 要:高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场地,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学生的思想品质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毕业甚至未来的前途发展,所以高等职业学校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品德观念教育为主,高校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方法,以满足时代发展对高等职业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因此,本文就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发展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和学生个人的思想品质都尤为重要,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重点教育课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不具有的教育作用:能够使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

一、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使我国的教育结构发生的巨大的改变,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进行革新,使教育方法多样化,形成新的教育结构。与此同时,因为受到经济的推动,互联网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教育中,互联网技术为高校的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材料,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且现在的很多社会因素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双向的作用。

(一)社会环境对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一,在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互联网技术,学生能够轻易的通过浏览器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老师把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视频、音乐、照片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记忆知识,并且还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提供了交流平台,使学生们即便在课下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第二,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方式的改变主要通过教育方法革新体现出来。在以前的思想政治课中,老师是课堂的核心,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学习欲望,这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要求的教育方法没有充分的活跃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氛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进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在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后,思想政治课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设计教育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第三,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个单位在都在快速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了培训机会,进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教育产生的副作用

社会的发展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也将生活变得更加复杂:互联网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且其中隐藏着很多人们眼中看不到的危险,便利性使学生沉迷于互联网,被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所影响;现在的生活使学生容易攀比进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些都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第一,学生通过日常交际和互联网,能够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文化,目前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成熟,对于事物的也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判断,由于受到多样化的价值影响,就会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思想,进而大大的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第二,互联网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教育中,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互联网具有繁杂、便利、多样等特点,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信息迷惑,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信息会错误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进而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观念。

二、转变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事物的作用,并能够作出合理的选择。现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都比较迷茫,并且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事物不能正确的看待,所以转变思想教育方向,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判断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方法过于笼统,主要对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这种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转变教育方法,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将教育方法多样化,把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思想政治老师都会用一样的准则去规范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时而久之,学生们就已经习惯老师的准则,进而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革新思维的形成,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转变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革新思维。

(四)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革新

革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的思政教育方法也应该进行革新。在革新思想的引导下,高校不但要对以往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更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结合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质的方法

现在的社会环境既是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品质的机会,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社会环境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课文的基础知识,但是以往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所以老师可以采用颠倒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作为思想教育的核心。第一,指引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社会热门话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老师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转变学习任务布置方式,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中,老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都是全班同学都完成老师设置的几个学习任务,但是这种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就会造成学校抄袭应付了事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要转变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话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拓展,去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团队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并在思想政治课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老师给客观的给与评价表扬。第三,教育内容与课下活动相融合。现在的教育思想主张培育学生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所以老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础知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二)丰富教育内容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已经走向国际,在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时,对国外的教育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高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对教育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可以将历史、国外等相关知识引入教育课堂,将基础知识与真实案例相融合,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去看待事物的是非曲直,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高等职业学校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一,加强校园建设,完善学习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学习环境,比如学校的绿化建设、图书馆建设等。第二,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志愿者活动、远足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高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首先,老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合理的制定教育目的,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使教育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被学生认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应该多给与学生一些关心和照顾,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与客观的评价,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犯错的学生给与耐心的纠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品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高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想要提升思想教育的品质,学校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就必须改变教育思想,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设计教育计划,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马雷.基于培育“工匠之师”的新时代特色思政教育实践与探索——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8,(5):5-10.

[2]孙志方,李杨,王俊峰.工匠精神视域下增强高职学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62-65.

[3]周欢.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173+175.

[4]钱玉婷.基于“工匠精神”的专家型辅导员心理素质提升路径探究[J].天津中德應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1):119-122.

猜你喜欢

转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区域发展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