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9-09-10万倩芳
万倩芳
摘 要: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努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对课上教学产生错误认知与理解,为高效课堂构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需要在今后加以改进。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小学课堂教学的更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方向与引导。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点教育科目,其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的原因
现下,新课改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必然趋势,而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程度也有所提升。然而,事实上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深入人心,会在教师不经意间影响其课堂教学。首先,语文教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知识认知、情感分析等方面,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最终的标准答案,没有结合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无法获得教师的认可,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内容,长此下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个人的思维也会被束缚,无法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创新性内容与思维,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有限、单一。虽然初中语文教师也会应用一些多媒体、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但是实际上,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仍然是处于一个主动讲授的状态,没有为学生提供思考、实践、讨论的机会。这也就使得初中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阻碍学生语文学习。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互动对于改善课堂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然而在课上,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无法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动与沟通模式,为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新课改下提高小學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更好地改善现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改要求与内容来做出创新尝试,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一)营造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
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是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原始动力,而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分享自己对于知识点、文章内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对自身观念进行转变,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与自身引导作用。然后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堂讲授知识相关联的视频、音乐、短片、动画等,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文课堂。另外,语文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演讲活动、辩论赛等,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与同学、教师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效率。
(二)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更多地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对应的探索问题、任务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为初中生提供更多思考、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授《三峡》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为通过事先预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在课下搜集《三峡》相关的图片、视频、具体文字描述等资料。然后结合自身知识,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初步解析,使得小组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能够有所提升,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较好的团结协作意识,符合当前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做好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完成以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若是学生在课后仍然会出现知识掌握不清、重点部分难以理解的情况,且这些情况占据学生的主要部分,就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优化与完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也鼓励学生提出在课上不理解或者是存在疑问的部分,以及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来精准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潜在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起一个高效率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往往缺乏较好的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营造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做好课后教学反思等方式,来构建起一个高效课堂,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
参考文献:
[1]许小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J].散文百家(下),2019,(11):243.
[2]刘彩星.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