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
2019-09-10郭少华
郭少华
学校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与精深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各种通讯工具与手段的进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摆在社会、学校与家庭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德育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强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一、处理好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优秀的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原因在于,其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在为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的同时,又从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以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使读者感受到人生百态,引发深深的思考,进而受到作品的感染,启迪思想,净化灵魂,受到高尚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洗礼。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常见的文体为表现形式的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想要深入透彻地解读文章,就不能抛开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单纯地学习写作技巧,从这方面来说德育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听思想和学生论文格式标准说读写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德育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文章中作者往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编排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详细分析人物形象,设置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所描述的环境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同时品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从而达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及思想内涵的目的,并从中有所收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用的文章一些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因此非常有必要讓学生了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及其创作文章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可知在逆境中作者仍然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没有被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所压倒,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正确对待困难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2)详细分析人物形象。优秀的文章往往能够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以及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高中课本中收录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通过对刘和珍人生中关键事件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而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爱国青年的部分人生轨迹,使我们感受到刘和珍那满腔的爱国热忱。在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3)反复诵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富有人生哲理的思想,往往凝聚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之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这样的饱含人生智慧与哲理的文章。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样的句子,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还应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形式要多样,以便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帮助学生分辨良莠与善恶,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给予积极的引导,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文学作品,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知识教学并不互相矛盾,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