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自主探究
2019-09-10蒋永欢
蒋永欢
【摘要】“新基础教育”提倡三个转换,四个“还给”, 七条课堂教学等等,其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特别是数学课堂,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让学生在数学课中体会自主探究的必要性,提升数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自主探究
“新基础教育”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课堂上通过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又让学生自主产生探究学习的需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让学生在数学课中体会自主探究的必要性,提升数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
一、巧设目标,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认知有分先后。一般说来,数学教师的认知先于学生、高于学生。以前是老师进行教学,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其目的是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新知识。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加上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新知识,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是有困难的。因此,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需要,还是要通过教师来设计铺路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始终还会跟随着教师的思维开展学习的,还未懂得如何自主探究,去发现数学问题和规律,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巧设目标,形成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創设条件。没有目标的探究学习是盲目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探究目标,在课堂上学生根据目标就能知道如何去探究,探究什么内容,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
如,人教版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先让学生量整厘米长的线段(如3厘米、8厘米等),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的数学书本长度是多少呢?学生立刻会用自己的直尺去度量,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书本的长度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这时老师就出示相应的目标让学生开展探究,目标是观察每1厘米中都还有小段,数一数有多少段,每1小段代表多少,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有10 小段,每1小段是1毫米,同时还能得出厘米与毫米的进率是10的规律。这样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会觉得轻松了,印象更深刻了,从而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意识。
二、善用引导提示,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有了前面的目标,学生就更容易开展探究,数学课堂上很多规律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的,要想得到目标以外的收获,还是需要教师善用引导的技巧,让学生善于自主探究,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动手和动脑的过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想接触新鲜事物,但往往在遇到困难时是迷失方向的,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学生想自主探究,但由于知识的积累不足,难以开展,这时就需要发挥引导提示的重要作用,它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找到指路的明灯,吸引学生沿着方向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大大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左、右》一课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而旁边的同学也用同样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左右两边各有谁。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要探究什么结果,我用了引导提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所说的“左、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甲乙两人并排站着,甲的左边是乙,但乙的右边是甲。这个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就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
引导提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段,能帮助学生发现探究的方向。教师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提示,消除学生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有目的的探究,提高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新基础教育”中提到,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 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学生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方法与途径是多维度多样化的,为提高探究的实效性,我们要培养有目的的探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多让学生碰壁,学会取舍,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做到少走弯路,从中优化出最有效的结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优化》沏茶这一内容时,沏茶要完成以下步骤: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装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喝上茶?我们地处农村,四年级的学生中大多数对“茶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我不作任何提示就让学生自主探究,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中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知道有目的的探究的好处,结果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结论,有的学生就按照洗水壶——装水——烧水——水开后找茶叶——洗茶杯——沏茶等步骤(即是将题目中所有的时间加起来),需要14分钟;也有部分学生先洗茶杯,再洗水壶……,也用了14分钟;最后有学生通过画流程图,说出烧水的过程中有8分钟可以用来洗茶杯和找茶叶,从而得出11分钟。对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笔者做出解释,对于这类问题,先了解做事情顺序,再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最后得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有目的探究。还有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要求学生利用天平从多件物品中最快找出与其他重量不同的1件,有学生每次比较两件,有的分成两部分来比较,也是用到优化策略,最后目的性强的探究总能以高效率完成,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会形成有目的的自主探究,自然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是与生活有关,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的。作为教师要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提示能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获得数学知识最好是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这是最深刻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