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得几何概念
2019-09-10吕龙生
吕龙生
【摘要】长方形的认识,小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但只是结合认数和计算作为直观教具出现的,是些感性认识,而没真正了解其本质特征。因此,由数转变为形这是教学的一个转难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识和实际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现象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达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长方形;几何概念
《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生活实践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长方形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的。
一、从熟悉的几何图形中引入概念
几何概念是客观事物中形的本质征的反映,要了解几何概念,就离不开对客观事物形状的感知。课桌面、课本面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长方形,在教学中,笔者在复习了什么是四边形之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摸摸课桌面,课本面,使其知道课桌面和课本面都是四边形,进而出示屏幕上所画的课桌面和课本面的平面图形,并指导说它是长方形。从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长方形的认识并板书。这样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的表象。
二、从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学生获得了丰富感性认识后,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一个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当学生有了长方形这个表象之后,再组织对课桌面、课本面这些感性材料进行观察,随即教师指着屏幕上的两个长方形提出:我们来数一数,每个长方形有儿条边? 有几个角?当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然后进一步提出: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应该怎样判别呢?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指出,要判别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就要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因此,我们先来量一量它们的边(教师示范),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量屏幕上课桌面的平面图,并标出数据),量完边后提出:我们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跟长方形的四个角比一比,看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角符号标记出来)?同学们从教师所测量的结果中初步获得“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这基础上,教师提出:是不是所有长方形有这样的特征呢?因而指名一个学生上讲台当众测量给大家看(在黑板上画出的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经测量,也有同样的结果。进而由大家动手测量课本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从大家的测量中,也有同样的结果。
經过测量,引导学生对上面的测量数据分析比较揭示长方形的本质属性,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样“龙”已画出来了,教师再给予“点睛”,指出: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图形,都是长方形;反过来,凡是长方形都具有这些特征。并且指出,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三、从实际操作中巩固概念
学生理解了概念,并不等于掌握巩固了概念,要看能否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经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概念,并在实际应用中使概念得以巩固、吸收,从而使获得的新知识纳人已掌握的知识中,使感知推向内化。
当学生有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概念之后,笔者先出示如下的练习题: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是长方形?为什么? (展示在屏幕上)
出示题目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左边一个是长方出示题目后,右边一个是长方形,在这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叫一个学生上来量度,并把数据标出来。经过度量,同学们更清楚地看到,右边的是长方形,而左边的虽然对边相等,但四个角都不是直角,因此不是长方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认识。
2.在下列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来,并涂上颜色(先印好在纸上发给学生)。
3.判断:下列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 )
(2)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
(3)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4.说出下列各长方形的对边的长。
(1)一个长方形——条边的长是8厘米,它的对边长( )
(2)一个长方形一.条边的长是15 分米,它的对边的长是( )
最后,把一个用硬纸板做的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放置不同的位置,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长方形,从中排除非本质特征,防止容易发生的错误。
四、从实际操作中深化概念
实际操作是手与脑的结合,脑使手得到发展,手使脑成为思维的工具。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样便把长方形的概念深深扎于学生的脑中。因而,笔者再让学生进行下面的练习:
1.拿一张准备好的纸, 折出一个长方形。
2.拿一张准备好的纸, 折出四个长方形。
3.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并指出它们的长和宽。
4.下面的图形中,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来?
笔者认为,通过实际操作,既有助于概念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习惯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及规律;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认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