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策略

2019-09-10马云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4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乒乓球青少年

马云基

摘要:乒乓球运动,既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兵乓球比赛中,其成绩水平受心理训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来看,虽然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水平较高,取得的比赛成绩也较为理想,但由于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还很不成熟,而且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就乒乓球心理训练的概念、作用、内容、影响因素;青少年乒乓运动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具体内容以及训练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乒乓球;心理训练

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1.1心理训练的概念

心理训练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运动员的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从而让运动员能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能更好地投入训练和参加比赛,进而取得优异成绩而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整个过程。

1.2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能够促使运动员的整个心理过程达到最佳状态;培养乒乓球运动所需要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储备高水平的心理能量;促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从而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从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进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在一场水平相当的比赛中,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占50%,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占了另外的50%。许多运动员在平时的一些训练比赛中能发挥出比较高的水平,可一到正式比赛,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再加上心里准备不足,一致于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赛不出自己平时的成绩。因此,教练员应重视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這有利于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与比赛的动机,及正确对待比赛,有力于提高思维能力和情绪的稳定性,对人才的培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的结果。

3.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3.1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在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接近,比赛激烈而漫长,这时的意志品质的高低对比赛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意志品质强的运动员往往有着高昂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能克服比赛中的种种困难、排除外界干扰,进而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通过自己坚定的意志取得比赛最终的胜利。

(1)树立奋斗目标

意志品质受理想支配,对运动员来说,心中有了奋斗目标便有了精神力量的源泉,进而产生必胜的信念。实践证明,运动员有了强烈的奋斗目标后,往往能在比分落后或相持时表现出强大的自信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2)注意力训练

乒乓球运动员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现自己意志品质的消极方面,及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争取胜利。在日常训练中,要求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例如:进行关键球比赛,把比分设为8:8,或进行打落后球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敢打敢拼的精神和沉着冷静、每球必争的品质。

(3)克服困难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给运动员设置障碍,提高其克服困难的能力。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砺出来的。例如,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时,要求运动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运动员训练后或赛后进行长跑、越野跑、雨天跑等练习,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更能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3.2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责任感和荣誉感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情感,它赋予了运动员比赛的动力和激情,它帮助运动员在赛中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同时,也帮助运动员消除一些不利的、消极的心理因素,使得其发挥稳定正常,做到胸有成竹,树立必胜的信心,用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赢得最后的比赛。乒乓球比赛中,责任感和荣誉感强的队员在比分落后或相持阶段,往往能体现出不气馁,不灰心,不怕输的精神气质,球球必争,不轻易丢失和处理每一个球,这些球员知道是为集体荣誉而战,就更加激发了他们争光的责任心和荣誉。

3.3 注重日常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运动员不仅在身体和体能素质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在赛前的心理状态也大不一样。因此在比赛前,教练员有必要对训练和比赛活动进行周密细致地安排,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使其进入最佳的临战状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差别,可以给安排他们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1)激励赞扬法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认可、鼓励和赞扬,青少年运动员也不例外。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多多肯定、鼓励和赞许他们的训练和表现,不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注意力转移法

由于比赛前,青少年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焦虑,因此,在比赛前,教练员可安排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一些与竞赛无关的活动,以暂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可以举办轻松愉悦的活动,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克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音乐调解法

在比赛前,青少年运动员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定,主要不利于他们比赛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教练员可在训练中给青少年运动员放一些节奏感强烈、鼓舞士气的音乐,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稳定他们的情绪。

3.4比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首先是胜利者的心理状态。赢得比赛胜利,值得令人喜悦,甚至骄傲和自豪。不同青少年运动员具有不同的赛后心理和体验。因此,在比赛结束后,教练员也决不能放松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态督察和调整。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运动员赛后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并帮助他们,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是比赛失败者的心理状态。比赛失败或者成绩不理想,无疑是令人遗憾的事。考虑到有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一旦遭遇比赛失败的打击,则情绪消沉或者怨天尤人,甚至是自暴自弃,从此丧失信心,不再奋力拼争,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尤其要关注这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和劝解,引导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去。

再次是运动员比赛后心理状态的调整。在比赛结束后,教练员可以针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不同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心理调整策略。教练员应该对整个比赛过程做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

最后是比赛后要适当安排积极性休息。结束了一段紧张激烈的比赛,运动员们大都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神。为了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教练员有必要让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充足的休息调整时间。这时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方法,调节运动员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心情舒畅的活动。

总之,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搞好赛前心理训练,以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云鹤,张冰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21-22.

[2] 侯晓旭.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心理障碍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8(8):176-177.

[3] 刘凌鸿.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细节问题与强化方法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8,No.62(6):114-115.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体育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乒乓球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乒乓球与大铁球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迷你乒乓球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