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9-10尹华春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尹华春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要从数学知识的认知入手,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观点,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多进行想象和辩证思考,从而在学习中不断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摸索和感悟,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猜想,积极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还要注重树立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创新创造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创造是基于对问题较为深刻的理解层面上展开的思维发散,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从系统化的视角着手,课堂上预留时间允许学生自由的展开讨论,引发数学的激辩。事实证明,越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他们的数学感悟能力也就越强,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会变得更加深刻,反而在教师主观臆测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抑制了学生的思考意识,他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摸索和感悟

学贵有疑,数学知识都是基于疑问的层面上,抽丝剥茧展开的内涵探究,将数学的内容层层揭示开来,更加透彻的去理解,更加积极的去分析,在问题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种种感悟[1]。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内容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情境,利用相机将校园里面有轴对称的部分都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利用幻灯片演示建筑、植物等,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教师提出疑问:“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之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样就引出了轴对称的概念,并了解了轴对称的性质,进而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轴对称,动手操作利用纸张折叠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思维发散,大胆的去讨论和思考,折叠的方式不止一种,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碰撞,学生的创新意识迸发,同时看到其他学生的创新结果,能够给予学生更积极的动力,明确数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他们去不断的摸索,在思考中衍生全新的感悟。

2.鼓励运用联想和猜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知识不断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灵动的思维去扫清知识的阻碍,通过想象将问题进行重组,强化学生的数感,在数学的联想和猜测中提高其创造能力[2]。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营造民主和谐教学环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联想和猜测,进行发散式思考,在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下,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的形式,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比作不同种类的人,通过大胆的联想,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出结构框图,学生脑海中接受到的知识不仅都从静止转化为灵活动态的场景,还能够在图示模型下,整合成系统的概况,此时学生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他们不拘束于知识本身,而是超脱知识的限制,梳理清楚了知识的概念,对于相应的问题解答也就水到渠成。

3.积极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创新思考

初中时期虽然数学的知识较为繁杂,但其思想是多样性的,不同的问题中借助类似的思想与方式,都可以互相联通,挖掘隐藏的数学知识信息,从而使得基础得到夯实,这也是数学推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创新联想,解决数学的难题,形成内心的满足[3]。数学的思想总结起来有: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等。其中,整体思想就是在集成化的思维模式下,将有关的图形、数据都整合起来,综合的进行讨论,这样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上,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获得数学的正解。数形结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抽象变直观的教学手段,与转化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解答特殊问题时,将其归纳为一般思路,也可以逆向思考,将一般的问题化为较为特殊性的情境,这样在思考问题时,就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方程思想应用于方程类的问题上,是应用题一题多解的基础条件,类比将有关的内容对照比较,通过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找到其化解的要点。这些都是学生数学求知中必备的学习技巧,也是衍生创新性思维的契机。

4.树立辩证思维,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让他们去质疑,一切的创新创造都是来源于质疑,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有解决方式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树立辩证思维的教学,多采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解答过程,从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问题解答的有效途径,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善于以启发式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方面给学生们树立起大胆质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面对问题的同时懂得思考,创新意识便会慢慢形成[4]。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大胆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边边角定理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学生勤于思考,才会在思考之中摸索出经验,便有了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体现。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育和思维方式养成的重要阶段,很多人因为缺乏创造性思维而在工作和研究中缺乏创造力,不利于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创新,加强对学生思维上的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云莉.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6(04):11.

[2]李积存.试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08):80.

[3]霍福斌.初中數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7(08):56.

[4]刘军.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析[J].才智,2017(02):129.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