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校互联”系统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2019-09-10畅蓓
畅蓓
摘 要:文章以所在高校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财务报销结算方式的现状,阐明“银校互联”含义,分析高校财务报销应用银校互联系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银校互联系统;高校财务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5-055-04
一、银校互联系统的含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科研经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资金投入量大幅增加,财务工作业务量也随之剧增。传统财务支付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网络无现金结算成大势所趋,“银校互联”应运而生。“银校互联”是指高校结合自身财务工作实践,搭载互联网“云信息”技术,结合第三方网上银行的技术支撑,共同搭建高效、快捷、准确的资金支付系统。新系统的施行在保证高校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时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教学经费及科研经费的综合管控。
二、高校采用银校互联系统的原因
1.传统财务报销方式效率低
传统财务窗口报销需要经办人将原始票据整理好,填写报销申请单,并根据金额找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分管开支指标的校领导逐级签批,携带至窗口,现场排队后交至财务审核人员,审核无误后手动制单,再将记账凭证传递给出纳进行现场支付。一方面,报销现场排队耗时长,如果签批手续有误或者报销单填写错误被退单,所有签批流程都需要从头开始,不仅耗时耗力,更容易造成报销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排队无秩序、环境嘈杂、重复审批都会给财务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2.传统结算方式存在劣势
高校财务传统结算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开具支票、网银汇款等。出纳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面对剧增的业务量,现金支付的安全性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用现金支付会同时增加出纳和复核人员在金额支付及核对时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金错付的风险,留存的备用金越多越容易增加现金保管的风险;开具支票的流程复杂,需要录入和复核两名人员同时操作才能打印支票,在流转过程中容易因背书错误、支票过期等造成资金安全隐患,因为支票的实效性而导致资金无法实时到账,月末会因入账不及时而造成未达账,无形中又增加了对账人员的工作量;网银汇款需要使用操作员和复核员两个U-Key同时操作,汇款时需要出纳逐个填写收款人的信息和账号,遇到大批量发放劳务费的业务,只能逐笔进行支付,人员工作效率极低,劳动力资源浪费现象明显。
3.财务工作人员少,超负荷工作
近年来高校各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财政项目经费的不断增加,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给高校财务带来巨大挑战。受岗位编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财务人员数量与业务需求并没有成正比例增长,人手不足使本来工作量就很大的财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尤其月底年底的加班加点已成常态。这就促使高校必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施行更便捷、高效的网络化资金支付方式来应对。
4.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財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逐步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根据此文件内容,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学校财务工作实际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高财务综合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财务结算方式进行创新,摒弃老旧现金结算,全面施行网络平台支付系统。
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63号)的规定,鼓励教职员工办理公务卡,明确要求报销经办人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教职员工在日常公务费用支出时使用公务卡先行结算,再按照流程进行财务报销,将资金转入公务卡,原则上不再允许教职工采用现金来垫付公务支出。
5.顺应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代的到来,作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报销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工作,彻底解决了财务报销难、队伍长、矛盾大的问题。教职工可以在电脑终端填写电子报销申请单,打印后连同票据一起装入信封,再投入报销投递箱,经办人不用再去财务大厅现场排队,大大节约了报销等候的时间。经财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将记账凭证传递给出纳,通过“银校互联”进行支付,无需经办人来现场领用现金,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货币的结算,保证了资金支付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高效性。
三、银校互联系统的主要优势
1.简化报销流程,提升财务报销满意度
启用财务网络报销平台,报销经办人的预约申请全部在网上操作,在办理完签批手续后,装入文件袋进行投递即可完成初步报销。相较于传统报销模式而言,既简便快捷,又省时省力。网上还能实时查询业务进度,因为每一个操作过程都透明化,便于经办人员掌握报销情况。采用银校互联系统在网上进行资金支付,经办人不用领取支票,也无须担心因支票折叠、破损、过期、丢失等原因而造成支票无效。通过节省报销时间、公开财务报账信息、资金网络支付等途径减少报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提升财务报销的满意度。
2.避免信息二次录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首先,财务审核人员可以通过扫描预约报销单上的条形码从系统中自动生成简易分录,制单人员编写摘要、触发预算分录、编制记账凭证。其次,财务复核人员输入会计凭证号,调出记账凭证,对摘要、经济科目、金额、收款人名称、开户行、金额等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将凭证传递给出纳人员。出纳通过“银校互联”自动引出付款信息,无须二次录入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和金额,仅需认真核对以上信息的一致性,无误后进行支付,提高了资金支付的效率。再次,系统能够实现月末自动提取银行对账单的功能,对账人员无须二次录入对账单,月末、季末需要对账时只需从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自动化对账即可,省时省力。
3.内控严密,资金支付安全性高
为了确保财务使用网络的安全性,“银校互联”系统采用专线搭建,有效预防网络病毒和不法分子的黑客攻击。网络报销流程中的每一位人员都独立保管自己的登录名和密码,系统自动记录人员登陆时间,留有记录,财务人员须严格按照内控管理要求进行系统操作,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严密性。此外,可以通过系统权限设置保障资金安全,例如设置出纳人员不得修改支付页面的信息,大额资金的支付必须经过多级审核,制单人不得直接在系统中进行凭证删除等限制,目的在于提高财务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4.实现财务无现金办公,减少现金管理风险
采用“银校互联”系统支付,借助网络技术和银行服务器的支持,报销款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转入收款方,实现了网银对公付款、个人公务卡报销、校外劳务费转账等。一方面,财务部门无须留存备用金,实现无现金库存,减少因保管大量现金而引起的资金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减少现金在高校财务、报销人、银行之间的流动,出纳和复核人员无须每天盘点现金、报销人无须到现场领取现金,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现金流转而造成的风险。
四、银校互联系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系统尚未完善,存在不安全因素
在實践中,“银校互联”受软件开发技术水平的限制,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不稳定因素,增加了资金支付的风险。系统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制单人在填写信息过长的摘要时,系统自动提示“因摘要过长支付失败”,但是经核实后发现资金已经支付成功。造成“是否支付成功”的原因可能包括系统安全漏洞、编写程序缺陷、网络运行不稳定等。对于支付结果不明确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查询银行流水明细进行确认,极易导致重复支付资金。为此,系统中提示“支付失败”的凭证需要定时汇总,在交易明细和银行流水中进行二次核对,增加了出纳和对账人员的工作量,也加重资金支付风险。 第二,系统无法自动更新银行网点联行号。系统自带开户支行检索数据库,经办人可以简要输入支行关键字进行检索,选取具体支行名称。但受制于系统开发尚未完善,后台数据库无法包含全国各地所有银行的支行网点联行号,并且也无法实时采集网点的变更信息。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手动将该支行信息添加到系统数据库中,经办人方可选择正确的支行。
2.银行技术服务在实践中的阻碍
“银校互联”系统与“网银支付平台”无法无缝对接,各个银行之间网络资源无法共享,在技术上不能完全做到“跨行支付”。以笔者所在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目前系统只支持“跨行单笔业务支付”,无法实现“跨行批量转账业务”。例如,校外人员领款单中需要给10位专家发放劳务费,每一位专家银行卡的开户行都不同,系统无法实现同时发放批量转账,只能由出纳人员一笔一笔进行发放。银行回单滞后是各个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款项支付完毕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回单只能作为转账证明,缺少银行的签章,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般银行回单滞后2-3天,间接导致会计凭证因回单的滞后而无法及时装订归档,如果遇到审计需要抽查凭证,也会影响凭证的查询。银行失败退回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因为收款人的银行账号或名称填写有误造成款项支付失败,财务人员需要联系报销经办人,重新收集正确的付款信息,进行二次支付。如果处理不及时,一方面会影响现金流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未达账,增加对账工作的难度。
五、银校互联系统在运行中的优化建议
1.积极宣传银校互联结算的优点
通过信息化办公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宣传和推广无现金支付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定期举办财务知识宣讲会,普及“银校互联”系统的便捷性,耐心讲解网上操作的整个流程,演示如何利用网络报销平台进行个人业务支付进度的实时追踪。通过宣传讲解逐步转变教职工和学生的传统观念,接受网上报销支付代替现场领取现金的信息化报销途径,通过节约报销时间、简化报销流程,提高财务报销服务质量。
2.加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规范各岗位的使用权限
传统现金结算必须经由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两名财务人员先后办理,才能完成现金的支付。而“银校互联”系统只需要一名出纳人员方可完成资金划转。这要求财务部门必须拥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岗位在系统中的权限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因此应不断完善现有财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职责,必须分离不相容岗位。制单人员不能随意删除和修改记账凭证,不能开通支付资金的权限;出纳人员不能接触原始凭证和原始票据,不能开通修改支付信息和金额的权限;审核人员只能在系统中审核凭证并进行签章,各岗位职责明确,妥善保管各自的登录名和密码。在付款过程中发生异常应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加强高校财务内控管理,确保资金在支付过程中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水平。
3.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作为高校数字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应注重培养高校财会队伍,有针对性地组织财务部门人员培训,培养出既能熟练掌握财务业务相关知识,又能拥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推进“银校互联”结算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4.加强与软件公司和银行的三方协作,共同实施系统优化升级
高校、银行、软件开发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明确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更好、更快地解决突发状况和支付问题。“银校互联”的应用主要依靠财务网络报销平台和网络银行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而实现。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应与系统软件开发商保持密切沟通,将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汇总,及时反馈。要求软件技术人员定时上门提供服务,既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又要进行软件的更新和维护,为财务信息化支付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数据备份工作,保护财务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财务网络支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安全支付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与配合,网络银行功能模块的开通是“银校互联”系统能否支付成功的关键,借助银行数据平台,逐步实现银行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进而实现跨行单笔支付和批量支付。鼓励银行加快搭建回单传输平台,使付款回单能够按时传递,保证记账凭证的完整性和装订凭证的及时性,同时方便凭证查阅。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来减免手续费用,节约“银校互联”结算方式的使用成本。此外,需要银行提供高端外联接口,保证网络的畅通和高速,同时提供电子信息的维护等更加优质的技术支持。
“银校互联”在高校财务支付环节的应用,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支付安全,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简化财务报销流程,提升了财务满意度,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无现金网络结算方式,“银校互联”也需要经历研发、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系统缺陷,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同时也会因为银行技术服务的影响,出现回单滞后、退单繁琐、跨行批量支付未开通等问题。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网络平台搭建、金融结算技术等,积极与系统软件开发商和银行做好三方协调与沟通合作,共同打造适合本校实际的优质结算系统,不断提高高校资金支付的管理水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彭湛霞,陈湘骥.银校互联结算方式在高校财务中的运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64-65+63.
[2]王文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J].会计之友,2014(31):115-118.
[3]王仕会.银校互联技术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商业会计,2019(2):104-105.
[4]杨家惠.银校互联在高校财务资金结算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8(26):10-11.
[5]邝焕弟.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报销中的应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7(2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