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9-09-10王庆霞
王庆霞
摘要:在一些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见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现象。自以为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回答问题,宁可重复别人的发言,也不敢力排众议,独树一帜。看不到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锋,更难见智慧的闪光、创造的火花。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把创新精神当作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精神 发展 培养
一种平平稳稳、舒舒服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现象似乎合情合理地流行着,这种现象的惰性将窒息儿童的创造天赋。现今,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授课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唤起意识——使之想创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课堂上常常提出一些疑问,诸如:用“加减法”的思维方法,删去某段某句行不行?增加某词某句怎么样?等等。也会采用“变反法”的思维方法,把文章各段的写作顺序变一变行不行?把语序变一下怎么样?表达同一个意思运用几种说法中的哪种好?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揭题后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作鸟的天堂?”我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我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文中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偶尔会有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老师不应该急于评价,而应把这些不同的答案引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如果学生能说出道理,老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提倡。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培养精神——使之敢创造
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如果没有这种环境,学生别说创造的思维火花不会迸发,恐怕连书本上的知识也难掌握好。教师应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拿中指的长度去衡量小指,也不让能挑50斤重担子的学生去挑100斤。在词汇中没有“差生”这个词,怎么就说人家是“差生”呢?差别是有的,没有差别就谈不上教育。差别永远存在,只能缩小,而不会消灭。注重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小得到发展。课堂上,不同同学的答案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但许多答案并不是老师预料中的答案,甚至学生的有些问题还会难倒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一定要冷静,并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向“小教师”学习,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果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打击学生的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的精神,也就没有了创新的精神。如果从小连挑战老师的精神都没有,长大了怎么敢向权威挑战呢?因此,老师应有一颗宽容的心,诚恳接受学生提出的挑战意见,并要聆听、接受或者引导。我在诗歌教学及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开放性题目中,总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大大地表扬他们的新颖见解,肯定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带动其他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之敢创造。
三、提高能力——使之会创造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自身潜能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自己把学的知识表述出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智力,鼓励喜欢提出不同寻常问题的学生。所谓山有峰,才显其险;针有尖,才显其锐;刀有刃,才显其利;智能有尖,才能有所突破创新。在创新型的语文教学中,力争做到教与学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传统的班级教学的缺陷在于人数多,教学中师生互动少。有人研究发现,在一般的课堂里,每个学生和老师单独交流的时间每天不足2分钟,也就是说,一个老师的精力无法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由此,一些学生会有无趣、厌烦的情绪。我们在课堂上要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引用书上的事例,或者用耳听、眼见身边的事例来充分讨论、说明。通过这些事例的印证、说明,让一个事例变成了几十个事例,增加了素材,丰富了积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体验快乐——使之爱创造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例如教《画风》一课,我在教完课文后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你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吗?没想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有的说,“是风,风把窗帘吹起来了”;有的说,“是风,风把烟囱的烟吹斜了”;有的说,“是风,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之后我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下头脑里的那一幅幅画面。看到孩子们认真画画的样子,我又说:“画完风,那你能画声音吗?”谁知,还真让我惊讶。有的学生画出天上打雷,屋里的小朋友捂起了耳朵的情景;有的学生画出新年里爸爸放炮,孩子在旁边捂起了小耳朵的情景;有的学生画出在山间旅游的两个人,在瀑布旁互相说话,一位高声说,一位听不清用手扶耳朵注意听的情景……课后,我被孩子们这种活跃的思维久久感动着。我想,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不是缺少创新的能力,而是缺少我们给他们创造的条件。我们给孩子们一片创新的空间,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我们的教学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目的的活动,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亮点、漏洞,要点拨引路。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将学生总结出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板书,形成观点。老师在备课时,总结的板书当然和学生不完全一致,课上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的说法去写。这样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注意力都很集中,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说法或观点写上去,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要将其重点加以强调,有选择地展示其观点。老师点拨的整个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会学。
总之,传统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远离社会,学生被束缚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寻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常更新,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科学的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老师自身也要具有创造性。通過授课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知识本身具备巨大的艺术魅力,老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实感吸引每一个学生的心,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志芳.浅谈教学中小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11).
[2]王增昌.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小学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罗兴海.教学的反思与探究[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