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Ⅰ卷中的“家国情怀”
2019-09-10胡雅萍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又是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塑造,是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在高考试题中亦有充分的展现。
关键词:家国情怀,2018高考Ⅰ卷
何为家国情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如是说: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歷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更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五大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的最终归宿,它深刻的回答了我们“正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中华民族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在江西省使用的高考新课标Ⅰ卷为例,家国情怀素养对学生的考查无处不在。24题《墨子》中涉及丰富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助于弘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华夏传统文明的热爱之情。25题主要考查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从秦朝到清朝,历代统治阶级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调整、改革、创新,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政治智慧,也正是这种智慧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26题“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体现出民营手工业的发达和经营模式的先进,是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考查。28题“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以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使学生们认识在以综合国力为根本依托的国际关系较量中,舆论宣传对国家利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9题五四运动后,发生围绕“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这场争论使当时的人们认清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使先进的中国人由“走欧美人的路”转为“走俄国人的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此题不仅体现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艰难曲折,更体现了国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新中国年青一代继承和发扬。30题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体现了中共奉行独立自主外交,这与近代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作为大国的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和平崛起的意愿。31题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探明矿藏的情形,当时正在开展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妄图困住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中国人民,在经济崩溃、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经过7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种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新时代的高中生、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必须具备的。41题涉及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20世纪80年代后的村民自治,第一问,从宋至明清,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以扬善惩恶、进行道德教化为主要任务,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地方治理的渗透和重要影响,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第二问20世纪初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实施新政,在受到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近代化的地方自治体系,体现对国家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的考查,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以开放的视野来规划以后的人生;第三问“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对改革开放后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村民自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体会到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员的自豪感。45题选修题涉及汉武帝的年号改革,以年号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了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智慧。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全篇百分之七十的题目都体现了满满的家国情怀,我想作为一名教育者,教书育人,我们教的不应该仅仅是历史知识、过去发生的事,我们更应该的讲述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明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国梦,理性的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郭惠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读与写杂志》2017年6月
[2]李亚南:基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家国情怀教育刍议,《现代教学》2018第3期
[3]刘仁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胡雅萍(1983.12—),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