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9-09-10廖淑珍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语文教学

廖淑珍

摘要: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问题,是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问题。作为素质教育发展和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堂讨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堂讨论能否真正做到“有效”,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调控策略與调控技巧。

关键词:课堂讨论  语文教学  策略与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教学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课堂讨论能否真正做到“有效”,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调控策略与调控技巧。

一、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调控策略

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虽然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讨论话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老师对课堂讨论的调控策略是关键。老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正确、适时地进行介入与调控,才能确保课堂讨论有序、有效进行。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也是确保课堂讨论真正有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讨论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言,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坚持无批评原则,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要珍惜和尊重。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就会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充分把握展现自己的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首先要创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平等和善的师生关系,友好亲密的同桌关系,团结奋进的班风;其次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教室的布置要充分体现人文色彩。让学生充分享受爱的滋润,充分体验主人的角色。

(2)精心选择讨论的主题。课堂讨论,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辩,讨论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老师在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时,应该精心策划,深思熟虑,有所舍取。一是要精心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探究,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二是讨论的问题“量”要简短明了,不能因不理解问题或问题多而影响讨论的开展。三是讨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有言可发。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以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做深层次的讨论,也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准确把握讨论的契机。教师把握讨论的时机是确保有效的课堂讨论的关键之一。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契机的捕捉和确定。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讨论的契机。一是要在学生对“问题”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讨论。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正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良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二是要在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时开展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机会,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三是要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4)适时进行引导与点拨。有效的课堂讨论,离不开老师的调控、帮助和指导。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首先,课堂讨论话题要始终围绕着教学主题,当讨论偏离主题时,老师要有意引导,使讨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其次,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当讨论僵持不下,各执一方时,老师要果断裁决,解决争端;当讨论陷入沉闷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与挑战;当讨论中出现独到见解或创新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升华。

二、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调控技巧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就,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与领悟。因此,老师把握语文课堂讨论的基本技巧,对于促进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有序地进行,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调控技巧主要有:

(1)“预设内容”讨论法。所谓“预设内容”讨论法就是老师预先根据课文的基本内容,以课文中的词句为主线来组织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巧。其主要做法是:一是抓重点词讨论,领悟文章中心。课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讨论,就能达到理解内容,领悟中心的目的。二是抓关键句讨论,品味文章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讨论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品析。如《荷花》一文“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呢?学生经过一番分析、讨论后,学生对于“画”的含义清晰了:道出了荷花之美,表达了赞美之情。

(2)“生成问题”讨论法。问题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起点,也是诱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最简单、最可行的因素。课堂是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这些问题的正确引导和解决,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和认知水平、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老师要敢于突破教案所预先设定的内容,及时捕捉学生突发生成的“灵感式问题”展开讨论。

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执教《陶罐和铁罐》时,学生问道“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老师迅速调整课堂:“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板书——铁罐优点:坚固。缺点:易锈烂。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教师继续:“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好吗?”紧接着,学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根据学情而导,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的飞跃,从反意到创意的提升,让灵动的“生成”熠熠生辉,真正实现了课堂讨论的精彩纷呈。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放开讨论,不管你编教案时考虑得如何仔细,学生常常会突破你的预见。当然不可避免学生讨论的结果有可能很天真,很滑稽,甚至不着题旨。凡这种现象,只要我们能因势利导,相机鼓励,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因此,切忌见学生讨论与教案有“越轨”就批评指责,我们要充分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总之,课堂讨论的形式多样,老师,作为课堂讨论的调控者,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其他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注重过程,强化实效,灵活、恰当地组织课堂讨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安福主编《课堂教学管理心理》

(3)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冯克诚肖坚强主编《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和字词段篇教学训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语文教学
支持学习视角下,活力数学课堂的方法探析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